第112章东兰镇(2 / 2)

而若算上流动人口,这个数字平日里还得翻上好几倍。

这样的人口规模,足以称得上是大镇了。

也只有大镇,才会建设这等耗费巨额财力人力的防御墙,容纳四方来客。

一条夯实的主干道,一直从镇外数公里地延伸至镇门口。

这条道上,车马川流不息。

类似王德这样的商队,也见着了不少支。

到了镇门口,商队马车速度放缓,王德主动找上把守大门的两批守卫,出示了自己身份的信物,又给守卫塞了点铜钱。

很快,商队没有被查,就直接给放行入镇了。

周边的人基本也都见怪不怪,仿佛规矩便是如此。

许顾安瞧见镇门城墙正上方,刻有大大的东兰二字,看着颇为古朴厚重,很有年代感。

确实,这座东兰镇诞生至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往上追溯可比许顾安所在的许家村久远的多。

就连那座东兰山脉之名,都是东兰镇内一位大佬所提出的。

算是先有的东兰镇,才有的东兰山脉之名!

之后,许顾安目光落在那两群看守镇门的守卫上。

之所以他说的是两群守卫,就在于守卫身上的衣饰并不相同。

一批穿的一身黑布衣,一批则穿的一身白布衣,看着就像是两拨隶属不同的人共同看守的镇门。

这倒是显得有些奇特,许顾安想起此前老村长许如山给他提过的关于东兰镇的事,如今有些许的明悟。

只这小小一处细节,却是这方迥异世界的一番展现。

这个世界的历史背景与前世许顾安所学的世界历史进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其中要说最大的不同,便是这方世界并没有所谓的王权至上的建国制度。

这个世界更重武力,故而没有君临天下的君王国主,只有强大的宗师与他的附庸。

简单来说,这个世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一如这个东兰镇,最初实际上就是三个关系融洽的大村达成共识,相互聚集起来共同发展,规避风险。

最后慢慢衍化出了镇子这个概念,并立名东兰。

直到现在,整个东兰镇也是由三个大姓家族共同掌管。

没有官府,或者说他们三个大姓家族便是这镇子当地的官府,毕竟立规矩的就是他们最初的三大村子。

这镇门口的两波守卫,很可能也是由其中两个家族安排的结果。

“难以想象这样的权利结构,竟然能够长久发展下去......”许顾安心中想着,目光跟随商队进入了镇子内。

诸多吆喝声顿时传入许顾安的耳朵。

入眼的便是一条条热闹非凡的街区,通向镇里的四面八方。

路边卖糖串的,炸肉碎的,卖衣物,小玩意的,杂耍的......

浓重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这是许顾安在村庄感受不到的热闹氛围。

青瓦白墙,石板铺路,卵石巷道...

热闹却不显得脏乱,拥挤却又井然有序。

不得不说,这座镇子被治理的相当不错,已经超出了许顾安来时的预期。

当真不错。

商队沿着其中一条街道,抵达了一处客栈。

在镇上接应的商会成员这会儿收到通知,立即前来娴熟的处理这批货物。

“辛苦了,王哥。”一名主事打扮的人物,上前与王德寒暄起来。

彼此聊了一会儿,对方方才带着货物离开。

王德则在客栈定了诸多房间,他之后还要在镇子上多逗留几日,不会这么早就离开。

之后,王德履行承诺,爽快的请客带着所有人去了客栈对门的一座酒楼吃喝。

这般做派也让底下人颇为信服。

要知道这请这么多人一同吃酒,开支可不小,并不是所有做大哥的都能这般豪爽。

许顾安也由此蹭到了来镇上的第一顿饭。

“掌柜的,给我包一层,酒水吃食费用都算在我头上。”王德笑道。

“好嘞,各位爷,三楼请。”掌柜笑开了花。

酒楼不算小,一层便是有十几桌,完全足够整支商队成员坐下。

王德带着许顾安坐在靠窗一桌,一同在这张桌子就坐的还有商队另外两名铜皮炼体者。

这个位置最好,稍稍侧头就能看到楼外的景物。

店小二很快就先端上来了几蝶花生米,还有几坛子酒水,让每桌的客人先喝着。

“小安,第一次来镇子,可还习惯?”王德给桌上几人倒好酒后,对许顾安说道。

“嗯,很热闹的地方,今后怕是要在这里待上一阵子了。”许顾安点头道。

“呵呵,这些天就先在镇上逛逛,等到以后进了武院,想再这般悠闲可就难喽。”王德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杯中酒水。

手指顺势剥起了盘子里的花生。

“确实,武院的学生,不管是哪里,听说彼此间竞争都还挺激烈。”一旁的商会好手跟着说道。

他名为孙大宝,另一边就坐的则是刘老四。

两人算是王德的左膀右臂了。

“我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他早年也进了当地的武院,结果后来听说跟不上武院的标准,尚未毕业就被清退了。”孙大宝煞有其事的说着。

“没错,这武院呐,都在乎自己的门面,这是不想滥竽充数者毕业后,在外坏了自己的风评,故而那些中途清退的,都是不被武院承认的学生。

能从武院中顺利毕业的,无一都是被精挑细选后的厉害角色,出门在外,都是高人一等的......”

刘老四也有了谈兴,往自己嘴里送了颗花生米,就开始说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