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嵊州水患(2 / 2)

宁宋 西峰红叶 0 字 9个月前

来到集贸市场,看到前面人群集聚。

岳霖走进前去,发现原来是叔侄俩争吵。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正在训斥侄儿:“你个败家的,你父亲传下的良田竟敢出卖。”

侄儿说道:“这算是什么良田啊,年年水灾,留不留着都没有用。”

叔父一听就急了,怒吼道:“年年水灾?你父亲不是坚持下来了吗?现在他过辈了,你却败家。”

侄儿也急了,不假思索道:“卖田,也是卖的我自己的田,与你何干?”

话刚说完,他似乎觉察自已说错话了,涨红了脸僵持在那儿。

穿越而来,岳霖经历了许多,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他感觉到要改变这个世界要靠两样东西,一是武力,而是民心。

打定主意后他走上前去,微笑着主动介绍:“我是岳飞三子岳霖,路过宝地,叨扰了。”

叔侄两个听说是岳飞三公子,眼睛流露出异样的神采,那是敬重、仰慕、惊喜……无需言语表达,这种感觉来自心灵深处,自然而然,由感而发。

岳霖微微点头,问那少年:“你叫啥名字,家住何处?为何要卖田?”

这时,少年有点腼腆,嘟噜着,并没有回答问题,叔父却已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直言道:“我叫陈祥,这是我侄儿陈勇,家住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地的杏花村,这些年村里经常闹水灾,虽是有良田,怎奈经不住山水冲刷,运气好的话减产,运气背的话绝收,去年侄儿借了裘员外十两纹银,实指望丰收后能还上债务,不料还是运气欠佳……。”

陈祥唠唠叨叨说了许多,不过意思表达的还算清晰,就是水灾造成良田减产或绝收,这也是导致陈勇卖田的根本原因。

岳霖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农民对土地的热受超出任何人的想像,他们觉得只有土地才能永久传给子孙后代,值多少也不能卖,那可是祖上传下来的,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所以祖田不可轻动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也与土地有关,影响较大的就有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北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又问陈勇:“你家的地有多少?值多少银子?”

叔侄俩误以为岳霖看上自家的田地,两人对视一眼,心中达成默契,还是叔父陈祥回答:“有三十亩地,是他父亲传下来的,多少也值一百两纹银,岳公子是抗金英雄的儿子,就五十两如何?”

陈勇对叔父的话没有任何异议,发自内心的恳切让岳霖有点手足无错:“多么纯朴的南宋农民啊,为了一个含冤已故的抗金英雄,比身家性命更为重要的田地都可以放弃。”

这场景在后世是不可能的,岳霖着实被感动了,他柔声道:“裘员外的十两纹银我先行垫付,你家的田暂时不卖如何?”

听岳霖如此回答,叔侄俩怔住了,都感到疑惑不解。

岳霖接着又道:“想必水灾由来已久,这种情况并非是你们一家吧!”

陈祥忙不迭道:“对,对,对,村里有十多户村民出于生计急于卖田。”

岳霖塞给陈勇十两纹银,并嘱咐叔侄俩先回村等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