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苏丹的旨意(2 / 2)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萨达尔帕夏决定来把大的。

1595年4月,奥斯曼帝国政府计划彻底吞并摩尔达维亚与瓦拉几亚,背后的操盘手正是此人。

但就在之前几个月,穆拉德三世之死已经造成了奥斯曼的官场地震,导致此时帝国政府的内部权力结构不稳。

中央权力在一年间几度易手,激烈的内斗导致吞并计划一拖再拖,就连吞并后的摩尔达维亚总督人选,也是一再转手。

最终,为了获得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支持,奥斯曼帝国政府钦定了克里米亚汗加齐二世的外甥,艾哈迈德成为摩尔达维亚的总督。

不幸的是,吞并计划并非是所有人都支持的。

要阐释这个原因,其实也不难。

因为维持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自治,未必对奥斯曼帝国本身有很大好处,但却能向奥斯曼朝廷中那些“统治精英个人”输送很多利益。

所以本着“不要看我能为国家做什么,而要看国家能为我做什么”的部分统治精英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自告奋勇的将情报传递给了当时的特拉西瓦尼亚大公西吉斯蒙德-巴托里,瓦拉几亚大公“勇敢的米哈伊”,摩尔达维亚大公“暴君阿龙”。

顺带一提,中央政府1595年4月才最终做出决定,而这三家在1594年11月就接到了情报,于是直接秘密结盟,为战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且个个跃跃欲试,对即将到来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充满期待。

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表现也在意料之中,奥斯曼军队在渡过多瑙河后,在瓦拉几亚两度被“勇敢的米哈伊”击败。

同时,常年与这帮罗马尼亚贵族联姻的波兰南方政客,王冠盖特曼,扬·扎莫伊斯基率领私兵介入了摩尔达维亚。

克里米亚汗与扎莫伊斯基的私兵在普鲁特河畔鏖战两日,不分上下。

于是两人达成了协议,莫维拉割让摩尔达维亚东南部的九座村庄给克里米亚,波兰再增加一些给克里米亚的年贡,换取鞑靼人放弃对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吞并计划的支持。

自此,高门的吞并计划彻底失败,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的奥斯曼-波兰关系仍然较为友好,所以高门也暂时默认了莫维拉家族对摩尔达维亚的权利以及波兰显贵对该地区的影响。

可这已经是过去式了,自扬-索别斯基之后的波兰日渐衰落,塞利姆掐指一算,这国家估计最多还能活六年,如果苏丹的数学不是低能儿水平的话。

在外部孤立无援,内部自身虚弱得情况下,如今的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塞利姆想把她摆成什么样子,对方就得是什么样子。

“很高兴在今天的会议上见到诸位,对于罗马尼亚地区的战后重建与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穆斯林的安置问题。

我的意思是将希腊地区的部分无地民众迁往罗马尼亚,同时迁入部分穆斯林。”

看了看约翰与西蒙阴沉的脸色,塞利姆开心的笑道:“这是本次会议的基调,一切将围绕其来展开,我的话说完了,谁同意?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