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冉家拜年(1 / 2)

 六十年代的四九城早晨...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节前后的一场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一天的开始则让各色人等走出家门,奔向各自的拜年所在。

大人们或步行或挤公交、骑自行车去上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是主要代步工具,著名品牌有飞鸽、永久、凤凰,如果谁家有辆进口蓝鸟或凤头自行车,就像今日开着宝马、奔驰一般的风光。

早晨,最忙碌的是扫街、送报纸、送牛奶、卖早点的服务人员;最悠闲的是打太极拳、遛鸟、下棋的老人们。

出了胡同,何雨柱骑着自行车带着林倩倩,何雨水带着一堆的东西跟着何雨柱的身后,两辆自行车往冉秋叶家驶去。

冉秋叶的家在南街的一个大杂院之中,说真的,冉秋叶家的这个大杂院是真的没有办法和何雨柱住的那个四合院比较的,何雨柱住的那個四合院,里面有自来水,外面有公共厕所,都是升级过的。

相反南街这边的大杂院就有一些脏乱差,首先自来水很远,其次就是厕所很脏,虽然搞过一次卫生改变,居民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都自觉地把卫生工作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很多大杂院都订了轮流值日制度,各户轮流负责街道、院子和厕所的保洁工作。

但是现在已经不搞了,毕竟太累了。

冉秋叶家的大杂院,一共住了三十多户,住户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和手工业者。

院里基本上都是蚊蝇成堆,工人累了一天回来,吃不好睡不稳,院里的大人孩子也总闹病。

倒是冉秋叶的父母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两位老人出手,将院子里的卫生给包了下来,只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多少人感谢,毕竟大杂院中的人都是彼此不认识,来自五湖四海,基本上没有那么亲密的感情,也就是个点头之交,而且各自都怀有自己的小心思。

现在南街的这个大杂院都在想着搬进崭新的楼房,楼房之中,安装了电灯、自来水和下水道等设备,不少楼房还有厨房、厕所、浴室和贮藏间等。

大部分的住宅区还配套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商店等福利设施。

大家都在争夺这样的指标,两位老人将大杂院给打扫干净了,反而会得到一些埋怨,认为自己的大杂院要是不脏乱了,那么自己就分不到好的楼房了,当然不是面对面埋怨,就是心中和家里的那种埋怨,但是见面又会各自问好。

各自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呀。

大约是上午9点的时候,何雨柱带着何雨水还有林倩倩一起来到了冉秋叶的大杂院。

走进大院,房屋虽然古老,却打扫得特别干净。

墙角院心丛生着凤仙花和美人蕉,家家房门口都搭着瓜棚。

因为是过年,走进屋里,不论哪一家都是窗明几净,家具杂物摆得挺整齐,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

走到后院看看,广场上有两个露天厕所,坑上盖着木板,坑里还撒了厚厚一层“六六六”粉。

一切都是这样干净、整齐、美好,显示出住在这儿的人们不仅讲究卫生,而且对生活充满热情。

“来了...!”冉秋叶笑盈盈的迎了出来、

“秋叶姐。”何雨水和林倩倩连忙热情的喊了起来,跟着将自行车停好,何雨柱将自己买的东西提上,烟酒茶,水果,点心,罐头,还在冉秋叶的帮助给两位老人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