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割外国的韭菜(2 / 2)

虽然现在大汉的国土面积不比大燕小多少,但人的三观是有滞后性的,在他们的脑海当中汉国还是小国,根本不可能和燕国这样的霸主相比。但现在这样一个小国居然有吞并天下霸主的想法,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陈执中却松口气道:“还好他们只是这个想法,要是他们对大赵有想法,我大赵就真危险了。”

这是他感到最庆幸的事情,大赵这十几年受够了两面夹击之苦了,要是再出现一个比西庆强几倍的汉国夹击,赵国的未来简直一片黑暗。

柳琦对着几人道:“所以汉国即便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也要想办法把汉国推到大燕的敌对面去,朝廷这北方不伐也得伐,老夫这次回到朝堂就会推动两国联盟共伐燕国。”

“仲平此次立下大功,可愿意跟随老夫去汴京?”柳琦邀请道。

赵汉卿死之后,整个大赵最能打的将军就是种世衡了,而要推动北伐,显然是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的,河北的军队不能再继续颓废下去了,他准备用西京的军官把那些没有经历战争的废物替换下去,种世衡就是他准备的北伐主帅。

但种世衡却有点顾忌,他种家在关中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但要去了汴京就什么也算不上了,更不要说还有赵汉卿这样的前车之鉴啊,他也担心自己有的去没的回,汴京那地方实在不适合武将生存。

种世衡只能对柳琦说自己要考虑一番。

蒸汽历,8年3月

汉国,沙州。

整个沙州的高层都集中在议事厅当中。

陈帆道:“从我们开始在黑汗国解放奴隶,分田分地之后,黑汗国的百姓就站在了我们这边。”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残暴的时代,黑汗贵族不把自己百姓当人来看,百姓在他们看来甚至比不上牛羊这类财产。

当汉国把矛头指向贵族僧侣,并且以土地和贵族的财产拉拢当地的百姓,黑汗的百姓马上就抛弃了黑汗的贵族,成为了大汉最忠心的子民,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黑汗国的游击战那就真是笑话了,他们的贵族一个个被尉迟武找出来而后吊死。

现在黑汗的汗王和贵族没有死的都逃到塞尔柱帝国去了,黑汗国的战事早于河套之战结束,大汉攻占了黑汗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西域成为了汉国的地盘。

陈帆继续道“现在整个西域已经被我们掌握了,但我们以后的战略是进攻燕国,西域方向就很难得到我们的支持了。西域用何种策略维持我们汉国的统治?”

从地图上看,现在的汉国就是一条狭长的巨蟒,要是继续进攻东面的燕国,汉国东西的跨度就要达到上万里,东面是战略重点,西面就顾不上了。

徐烨道:“建立西域都护府,尉迟武为都护府将军,让他征召1万常备军以镇压西域。”

历史上的大汉以几百士兵都可以镇压西域,他用上万士兵应该可以镇压的住吧。

穆汉想了想道:“大王,西域的商贾想要联合朝廷共同开发西域,臣觉得可以用在统治西域。”

徐烨问道:“西域的商贾看上西域?”

穆汉笑道:“这些年我们汉国的纺织业飞速发展,尤其是有蒸汽机纺织机之后,羊毛都有点不够用了,但羊绒布还好,毕竟大汉到处都是养羊的牧场,原材料不缺少。”

“但棉布行业就身受缺陷棉花的痛苦了。他们也想购买一些西域的土地,这些商贾自己出钱招人,垦荒中棉花,这样我们汉国既可以让当地百姓找到一条生活的出路,又可以得到一笔税收,还可以加速汉国棉花纺织业的发展。”

其实大汉的棉纺织业发展也极其迅速,当初沙洲只有3000亩棉田,而现在整个汉国有超过了300万亩的棉田。每年可以生产上千万匹棉布,几十万的百姓依靠棉纺产业链生活,可以说发展极其迅速,当然这和羊毛布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等级了,毕竟整个汉国最丰富的原材料就是羊毛。

而汉国的商贾在知道朝廷夺取了整个西域之后,一阵狂喜,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而西域极其广大,比大漠还要大几倍,而要是这些土地都众上棉花,纺织业就不会再缺少原材料了。

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当地的百姓种植棉花,不过以商贾们对百姓的认知,得到土地的百姓最先种植的必定是粮食,只有等几年后他们不缺粮食,才会改变观念种植更加值钱的棉花。但商人等不了几年时间,他们想要开辟属于自己的种植园。

徐烨听到这话沉默的思考起来,这是资本想要占据原材料以扩张工业了,这种事情对工业化是有好处的,但对百姓来说就未必是好事情了,白头鹰为了多开辟出种植园,可是运输了上亿黑人,造成几千万人的死亡。

徐烨虽然想要发展工业,但发展工业是为了服务于人,而不是把人当做一种可以消耗的资源,他不想走白头鹰走国的老路,更加不想要奴隶制度再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徐烨想了想道:“朝廷可以和他们建立股份制公司,朝廷出土地,出人员占据一半的股份,他们出钱占据另一半,得到的收益平分,商贾可以得到经营权,朝廷只要监管权和分红权,保证不妨碍他们经营田地。”

徐烨能想到的就是后世边疆屯垦制度,而且现在西徐烨人口更加少,建设屯垦点更加方便,徐烨干脆把黑汗的百姓弄成产业工人,让他们全部吃上皇粮,反正西域地广人稀,这样有组织的方式而更加容易提升西域的生产力。

当然为了限制腐败,解决资金问题,他让商贾也经营这些土地,但却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土地还是国有的,勉强算得上是一种公私合营的变种了。

穆汉想了想道:“我会把这个条件告诉他们的,想来他们应该可以接受。”

说完西域的事情之后,徐烨道:“为了方便东征燕国,我大汉要把国都迁移到兴庆府,为日后作战,准备好武器装备和粮草。”

这点大家都有这个意识,自然也没有人反对。

范全道:“大王,河套经历了燕国的劫掠,现在人口已经不足50万人,这还是沙里飞从燕国手中夺取了十几万百姓,如果想要以兴庆府为国都,我们需要从河西移民到河套地区。”

徐烨道:“下命令给各州知州,让他们每州准备两位移民迁徒到河套地区。命令铁柱准备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去兴庆府建立新的工业区。”

而后徐烨豪气道:“我们要在3年内,把河套打造成新的工业中心,粮食生产中心,而后出动20万火器大军东征燕国。”

陈帆道:“我们还有三年时间,属下认为要修建一条贯穿整个河西到河套地区的铁路,这样才能统合我们整个汉国的力量。”

现在铁路对一个地方的物流和经济拉动谁都看得到的,汉国下属的各个知州都想修建铁路,但铁路的造价太贵,根本不是地方府衙能承受的,于是他们纷纷求朝廷支援他们修建铁路,陈凡也有修建一条贯穿整个大汉的铁路干线计划,甚至想把铁路修到最前线去。

“不可能做得到的,铁路的价格太贵了,把朝廷卖了也修不起这样的铁路!”小李马上摇头道。

铁路的价格大概是一里2万贯左右的价格,当然有河流高山阻挡,价格还会提升。

当初哈密到沙州的铁路就花费了1000万贯,而现在贯穿整个河西到河套地区,这都不说其中翻山越岭的地方了,光这段长度就有3000里,建立铁路成本6000万贯,要是加上还有翻山越岭增加的开销,花费一亿是大概率的事情。

汉国可不是大赵,大赵有足够的人口和底蕴,可以欠下1亿贯的债务,但河西却是从最穷的地方建设起来的,这些年虽然也赚了一些钱,但几乎全砸在基建上面了。

整个汉国看上去外表光鲜,但其实民间流动的资产极其少,更不要说和大赵这样富裕的地方比。

老吴头摇头道:“铁路太贵了,我们汉国是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的,即便西域的商贾富裕,但他们也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这几年他们的钱全部被我们大王忽悠投入了工厂建设,铁路建设,马路建设当中,他们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

徐烨明白铁路对大汉的重要意义,他想了想道:“我们汉国拿不出这一笔钱,但赵国就可以拿得出来,我们完全可以去汴京招商引资,商人来投资汉国的铁路系统。”

招商引资,这徐烨太熟悉了。

但陈帆等人却吃惊的看着徐烨,汉国的韭菜已经不够割了,大王这是想割赵国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