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吴都武昌(2 / 2)

当看到镜中物体放大,诸葛瑾先是吓了一跳。等渐渐熟悉使用方法之后,只觉得用此物看书看信,脖子也不酸了,眼睛也不累了,便不住捋须赞叹起来。</p>

“此物真是奇妙啊。”诸葛瑾仔细把玩着这枚放大镜,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p>

“足下若是喜欢,便拿去用吧。就当晚辈的见面礼了。”周默道。</p>

诸葛瑾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此物虽妙,可我此前从未听闻,必定十分之贵重。足下与我仅一面之缘,我怎能收取如此厚礼?”</p>

周默笑道:“我家丞相待我不薄,情谊深厚,君乃丞相之兄,亦是吾之长辈。献此薄礼,聊表敬意,请君不要再做推辞。”</p>

诸葛瑾见周默言辞恳切,又实在对这枚放大镜心爱不已,面上露出一丝羞赧,笑道:“既然是吾弟的面子,那就多谢了。”</p>

见诸葛瑾收了礼物,周默便不失时机地问道:“丞相信中所言之事,不知足下意下如何?”</p>

诸葛瑾思虑片刻,叹了口气道:“吾弟膝下无子,欲求我过继一子于他名下。此事虽是家事,但事关重大,实在不太好办啊,请容我考虑考虑。”</p>

周默心想,可能是老父亲舍不得儿子,可以理解,但我既已经答应丞相尽力而为,便要尽可能促成此事。于是问道:“足下可有什么为难之处?”</p>

诸葛瑾道:“能助吾弟延续香火,是我做兄长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本人并不反对过继。只是吴蜀有别,我兄弟各为其主,即便是自家私事,以吾等之身份,也需要慎之又慎,以免落人话柄,故而踌躇不决。”</p>

周默道:“这好办啊。我听闻吴王待君极厚,虽是君臣,亦为师友。君可修书一封与吴王,明言此事,吴王一定不会拒绝。只要吴王同意,其他人自然就会闭嘴,何谈落人话柄?”</p>

诸葛瑾道:“此节我也想过,可就怕吴王他不同意啊。”</p>

周默奇道:“这是为何?以吴王待君之情谊,过继子嗣这样的小事,吴王为何不肯?”</p>

“不瞒足下,我有三子,长子诸葛恪已出仕为东宫臣属,自然不予考虑。次子诸葛乔刚刚加冠,虽才智不及其兄,但品性温和,谦虚有礼,更中我意。以此子过继于吾弟,最合适不过。问题是,吴王也很喜欢他,之前便多次向我提及,待行冠礼之后,要将他留在武昌宫中,听命左右。将此子送予外邦,不是我舍不得,是怕吴王舍不得啊。”</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