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冰山上的来客(6)(1 / 2)

汉鼎 南海十四郎 6149 字 2019-10-07

 本章节来源 www*69zw*com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0545)

然而,维持安西四镇的负担也是非常沉重的,没有强盛的国力,是无法应付的。-西域毕竟距离中原太遥远了,交通非常不便,运输成本非常高。丝绸之路为什么会成为丝绸之路,就是因为丝绸贩卖的利润很高,而重量却很低,即使走过如此遥远的路程,也能够获取足够的利润。要是换了粮食等物资,还没有到凤翔,恐怕就要亏本了。

想要解决西域问题,最关键的乃是粮食。

由于西域的粮食产量很低,自身的粮食严重不足,需要从内地转运大量的粮食,这成为唐帝国非常沉重的负担,一直以来都被人诟病不已。每次唐军在西域动战役,都要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来筹备粮草,大的战役,甚至要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

军事法则第一条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只有做到突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是,由于需要准备大量的粮草,很容易被对手觉察到唐军的动静,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唐军每次在西域战斗失利,总结经验教训,里面肯定有一条是加强保密。然而,如此繁重的粮草运输,如何保密?

根据当初在大非川征讨吐蕃人的统计,供应前方一个唐军将士的粮食,后方需要至少六名民夫参与运输。换句话来说,在前线聚集五万大军,后方就要准备三十万的民夫。若是聚集十万大军,就需要六十万的民夫。不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一个非常硕大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但会引来沉重的成本,而且还看你引暴乱。

由于路途遥远,量的粮食耗费在路上帝国带来沉重的粮食压力。帝国的财政赤字,逐渐增加。其实自从高宗时代以来,关中的粮食供应就不足,需要从关外运粮。供应西域的粮食是必须从江南运来,然后通过关中转运到西域,路程超过三万里。

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的候,有人详细的计算过。当时江南的粮价比较低,每斗大概十文钱左右。然而,从江南每斗十文钱买来的粮食,辗转运到凉州等地,价格至少翻了十倍不止。换句话来说,前线唐军将士每人每天的耗费是粮食一项,每天的耗费,就超过五十文钱。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有意外,成本还要更高。因此,即使是天朝难以长期承受这样的财政负担。

吐蕃人也常聪明,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专门袭击唐军的粮道,消耗唐军的粮食。当时吐蕃的赞普墀德祖赞,最喜欢用的就是这种断绝粮道的办法,而且现这种办法屡试不爽是就在吐蕃军队里面推广开来,到后来,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掌握了这种战法的精髓。

不得不说,这种作战方法常简单非常有效。唐军研究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办法破解。因为唐军远征吐蕃途遥远,运输线实在是太长了本不可能面面俱到。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唐军就算全部都部署在粮道上无法应付过来。粮道的安全,困扰着唐军每个前线指挥官,他们为之绞尽脑汁,最后却遗憾的现,他们找不到有效的解困办法。

对于吐蕃人来说。只要唐军缺粮。就得不撤退。这是他们对付唐军地最佳策略。因此。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地改良偷袭地方式。偷袭地时间。偷袭地地点。做到一击必杀。他们地目地。并不是唐军部队。而是唐军地粮道。攻击起来难度自然小得多。很显然。他们用最小地代价。换得了最大地战果。

面对这种无地局面。尽管唐军将士很英勇。尽管前线地唐军指挥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地。经验异常地丰富。然而。他们想要取得胜利。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薛仁贵、刘仁轨这样地名将。也无可奈何。一不小心。他们还在吐蕃人地面前马失前蹄。一生英明尽丧。薛仁贵地最后一仗。就是败在大非川。败在粮草问题上。

有关大非川之战地失利。有原因。其实。大非川战役地过程并不是很复杂。薛仁贵率军经州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将进兵乌海。这里周围都是重重沼泽。处处水洼。让唐军一筹莫展。薛仁贵以乌海险远。大军辎重不便前行。命令副将左卫将军郭待封屯兵两万于大非岭。树栅栏保护辎重。而自己率领主力轻锐兼程进军。趁吐蕃军未备。破之。

随后。薛仁贵率领地主力部队与吐蕃军队在河口遭遇。吐蕃军队果然由于猝不及防而大败。仁贵率军乘胜进占乌海城。以待后援。

然而。就在胜利在望地时候。意外出现了。留守大非岭地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未至乌海。即与吐蕃相论钦陵率领地四十万吐蕃军相遇。待封大败。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

八月。吐蕃军在钦陵指挥下。以四十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

粮草供应军需,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等“而还”。大非川之战最终以唐军的大败而告终。随后,吐蕃大举进攻安西四镇,结果安西四镇也丢失了。因为大非川的失利,薛仁贵郁郁而终。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例如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人,当面唾骂薛仁贵无能。

大非川战役虽然简短,但是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但是唐建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同时,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安西四镇与吐谷浑故地的丢失。唐被迫撤销安西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吐谷浑亦并入吐蕃,成为其别部。从此,唐帝国就失去了西北边境防御的战略有利位置。以前由吐谷浑协助唐共同防御吐蕃的西北边境今内移到祁连山麓,离关中近在咫尺。

从此一直到德宗年间吐蕃被攻灭的这一百年间,吐蕃屡次入寇关中,劫掠财富与人口长安以西各州县,城门日夜关闭。每当秋高马肥时,吐蕃兵团长驱直入,在凤翔等关中地区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甚至不时地直抵都长安城下。“防秋”于是成为防御吐蕃军的专用军事用语,实在是丢尽了天朝的颜面。

由于维持安西四镇的成本实在太高,运输的成本、被敌人袭击的成本、民夫聚集可能引的骚乱,都让朝廷非常头痛。自从安西四镇建立以后关它的争论,就持续不断。

赞成继续控制安西四镇的人固然很多,可是反对的呼声也不少,有些反对在后世看来是非常有名的。如果不是有切实的史料记载,很难相信,呕心沥血劳任怨的他们,会如此极力主张放弃西域。

在反对里面,突出的,就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代名相狄仁杰。在公元69c年前后,吐蕃占领了安西四镇,朝廷议会仁杰就坚决主张放弃安西四镇,理由是他觉得在西域用兵,耗费实在是太大了,与其不断的将钱粮填入这个无底洞,还不如主动修好和吐蕃的关系护商道的畅通。

由于当时狄仁杰的威望盛,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人也都赞同他的意见主张放弃西域。反而是武氏一族的武三思等人,坚持不要放弃。两种不同的意见朝堂上争吵得非常激烈。狄仁杰未必部队,武氏一族也未必是出于国家考虑。后来还是因为武则天的坚持力排众议,唐军才最终在王孝杰的带领下,重新收复了安西四镇。

当然,付出代价是很沉重的,由于此战耗费巨大,严重消耗了唐军和帝国的实力,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征讨突厥人的战争。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唐军无法抵挡突厥人的反击,加上武氏一族的叛国,导致足足三十万唐军将士不幸罹难,成为唐帝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这次惨败造成的后果,一直到玄宗时代才逐渐恢复过来。

安西四镇真正的稳定时,乃是在开元、天宝年间,因为那时候大唐的国力非常强盛,有足够的物力、人力坚守安西四镇,粮食运输的成本,帝国也能够接受。西域的各个少数民族,忌讳于唐帝国的强悍,所以也不敢在西域捣乱,使得唐军在西域能够长时间的坚持。

而且,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唐军基本采用了雇佣兵的方式,每次大战,唐军自身出动的人数很少,基本都是在后方压阵,在唐军的前面,一般都是请葛逻禄又或是突骑施等少数民族出动,代替自己作战。开始的时候,唐军采用这样的方式可谓是屡试不爽,得心应手,最远的时候,曾经打到波斯境内。

然而,这种作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极容易被敌人钻空子。在恒罗斯战役中,波斯人也学会了雇佣兵这一手,用更多的黄金收买了葛逻禄人,结果葛逻禄人反戈一击,对唐军起了进攻,导致唐军大溃败,一代名将高仙芝败走麦城。

从此,唐军在西域走下坡路,西域只能采取守势。原本已经拿下的写风都督府、鸟飞州都督府、双河都督府、康居都督府、碎叶镇等地方,先后丢失,只剩下安西四镇。到安史之乱一起,唐军基本撤走,安西四镇很快也丢失了,西域再也不属于唐帝国的管辖。

可见,安西四镇能不能掌控在帝国的手中,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而是国力是否强盛的问题。强盛的帝国,甚至不需要出动多少大军,就能够控制西域。而国力不够强大,即使出动再多的大军,引起的只能是兵连祸结,西域永远都无法真正平静。

鹰扬军固然有收复西域的决心,可是从力量上来讲,这时候还不成熟,主要是鹰扬军还没有统一全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西域大动干戈。哪怕是最喜欢冲锋陷阵的王彦章,也对此不一言,可见他对收复西域的可行性,是不太看好的。西域要收复是要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不久以后,李思妍她们带着符晓菊和郭杏儿进来。

刘鼎意味深长的说道:“怎么?谈妥

李思妍说道:“你们不知道是怎么办事的,羞死人了。”

郭杏儿的脸蛋一直红扑扑的羞于见人,一看就知道是说出了心里话。她喜欢的人的确是王彦章。自从第一眼看到王彦章的时候,郭杏儿就在心里面打定主意,非王彦章不嫁了。偏偏王彦章没有察觉到少女的心意,老是将她和拓跋刀锋拉到一起,她不免有些赌气,就没有说出心里话,最终闹出今天的事情。

符晓菊也有些害臊,不过神态比较自然概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心情轻松了很多,没有刚才那么扭捏了。她已经知道了刘鼎的真实身份,忍不住用有些埋怨的眼光偷瞧他,觉得他这样作弄自己和王彦章,实在是好没有道理。幸好李思妍还是同情大陆善解人意的,总算是玉成了一桩美事。

王彦章则是目不斜视,肃然端坐。

李思妍说道:“我们在长安玩几天,等事情办妥了,我再送她们回去。”

刘鼎说道:“既然你有空,此交给你来办理吧!”

李思妍说:“那我可全权主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