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办案理念在发酵(2 / 2)

这次利用绘画技能迅速破案,倒是不出意外。

王亚伟在采访中提到了前指导员、现在的警察总署刑侦局信息化建设处副处长林子君,说正是他的大力推广,给犯罪分子画像这才作为一项基本技能被广大警员所掌握,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林子君很欣慰,通过王亚伟的讲述,他知道,即便他早已离开了虹城,但他的办案理念、他的影响力却没有带走,而且正在持续不断地发酵,继续影响着他的战友们。

陈伟霆也看到了新闻,惊讶地说:“林处,这新闻里说的好象是你吧,虹城,是你工作过的地方吗?”

林子君笑着说:“是啊,我警校一毕业就在虹城县警察署刑警队工作,后来才去了碧石和驻阳。”

陈伟霆羡慕地说:“那时候,林处的工作和生活想必很精彩吧,要不然怕是也写不出来《刑警技战术》这本书了。”看这样子,又是个粉丝,通过这些天的相处,小伙子已经不那么拘谨了。

瞅着小伙子的兴奋劲儿,林子君笑道:“既然在刑侦局干,就不用担心没案子办,于副总署可是说过的,刑侦局不是离退休老干部局。”

“那可太好了!以后有什么案子,林处要带上我啊。”陈伟霆的眼睛里的期待,让林子君难以拒绝。

“行,以后再有案子,一定带你去。”林子君答应道,貌似,走哪儿带个小弟也不错?

随后,陈伟霆就象洛青书一样,一脸兴奋地请求林子君把一些案例拿出来逐个分析一遍。

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听林子君详细讲述办案经过,是极有好处的。

而林子君也没有藏私的习惯,多一个人能从中领悟到知识,工作时就能多发挥一分力量,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京都大不易,要低调,但传播思想应该是可以的吧。

林子君现在还不知道《刑警技战术》一书的情况已经反馈到了于敬华那里。

也许,田富民的提跋和于敬华的作序为这本书大大地增色了,但从全国各地的反映来看,这本书倍受欢迎却是毋容置疑的。

于敬华笑着对秘书说:“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受欢迎,看来给林子君的稿费确实少了些。”

秘书说道:“这书如此受欢迎,大概是因为太贴近实战,毕竟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容易获得基层的认同感。要是理论型的,估计没多少人爱看。”

“是啊,基层的同志其实最实际了,不实用的东西肯定没人理会,以前只有少部分人针对一些个案发表一下办案经验和心得体会,哪有人去静下心来归纳整理,把一整套技战术做个总结啊。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办案理念的形成与推广,这个意义更加重大,影响也更加深远。这竟然真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所能做出来的吗?真是让人震惊啊。”

于敬华相信,假以时日,林子君在刑侦局这个部门再好好锤炼一番,成就必定更高。

毕竟,位置不同,眼界和心胸都不一样。

坐在井底,只能看到那一片小小的天空。

站在峰顶,方能俯瞰那辽阔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