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通往牛逼的捷径(2 / 2)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0 字 9个月前

清朝三百年,能得到后世追捧的艺术家不超过二十人,其四王四僧则是佼佼者。无论市场还是业界,艺术魅力都能被广泛认可。

更何况流出市场的只是一般货色,自己手里这批经过乾隆预览,石渠宝笈珍藏,圆明园遗留下的极品,真要是出现在市场……

好像一盆水倒进热油,

炸了!

鲁善工深吸口气,满意的关掉电脑,自己手里暂时不缺钱,肯定不会拍。更何况作品需要重新装裱,吸收名家经验,提升绘画水平才是王道。

王时敏,少年时与董其昌、陈继儒往来密切,致力于摹古,临摹黄公望。王鉴,常与王时敏切磋画艺,风格相近。

王翚,王鉴弟子,他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60岁被康熙召幸,主持绘制堪称巨制的《南巡图》。

王原祁,在四王年龄最小,却职位最高,获康熙赏识,成为御用画家之掌首,领导宫廷画派。

他是王时敏的孙子,祖孙俩与王鉴王翚,加吴历、恽寿平,被称为清六王。次从败家子手里得到的万柳堂扇面,其有不少六王真迹。

自己的绘画从齐白石入手,吸收汤安仿古经验,后加张大千临摹心得,六王扇面体会,一路水涨船高,直到现在手里的手卷册页。

所以六王对于鲁善工来说难度不大,只要按部班能达到顶峰,这是清三百年正统画派,传承有序,如同一道天梯,把他送到元明艺术最核心的精髓之处。

明董其昌!

元黄公望!

他们才是承前启后的两大巅峰,追唐宋,下达明清,影响后世几百年的艺术审美,无数人追捧膜拜的偶像大师。

鲁善工想起手里的董其昌的兰亭序,只要这次能完全吸收四王四僧之精髓,必然能开启金手指,仿佛从小学一直升到高,最后临门一脚,终于能登堂入室,来到传统艺术的大学之道!

意外之喜反而是石涛和八大山人,石涛号称苦瓜和尚,一生最爱苦瓜,作品磅礴大气、大起大合、气势非凡。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

山水特别喜欢黄山,花鸟钟爱荷花,画几乎都有题诗,画有诗意,诗情有画意,将诗歌、书法、画三者完美结合。

晚年创立一画论,认为一画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事物变化万千的本源,不易被世人发现,需要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三岁的时候被送入佛门,乃当时的无奈之举。本来应该青灯古佛、无欲无求、清静一生,他却静不下来,喜欢热闹。

曾经多次试图和京城权贵结交,权贵们只把他当做一个会画画的和尚,不予理睬。所以满腔悲愤能只有在画排解。

四处游历,遍观山峻石,高山流水,清泉青山,寻找大自然景物的美妙,因此年作品气势恢宏,浑然天成。

最擅长轻描、淡抹、勾勒等技法,自成一派,灵活多变,意境高深,笔下景物自有一种灵性和生命。

作品不受传统拘束,任意妄为、酣畅淋漓,连他都嘲笑自己:一动笔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