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鸿鹄飞兮去漠西上(1 / 2)

 大明山西平阳府(今运城一带),古称河东,自古便是文化盛地,诞生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数不胜数,张仪、范睢、廉颇、关羽、薛仁贵、王勃、王维、张巡、柳宗元、裴行检、杨玉环、裴度、司马光??仅闻喜一个县就出了五十九个宰相、五十九个大将军,正史列传载列着六百多人,让司马光感叹:“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平阳府城,一座厚重古朴的大宅院,上书一个大大的“薛”字,乃是河东薛氏分支薛宗周的宅院。河东薛氏,是与裴氏、柳氏并称的河东三大氏族。

这家宅院的主人薛宗周,字文伯,二十多岁的年纪,风流倜傥,豪侠仗义,喜交朋友。不过,交友遍天下,知己不过几人。此刻,他正在厢房设宴款待两位知己。其中一个约莫三十岁出点头,气势凌厉、文采风流,正是苏勒坦的师尊刘好古;另一个二十三岁,气质儒雅,飘然出尘,乃是大明朝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字青主。

傅山是太原人,前不久,其妻张氏刚给他生了儿子傅眉,本打算在家含饴弄子,不料太原来了流寇,为避战乱,逃到平阳,寄居在好友薛宗周家。

说起这北方的流寇,闹得已有些年头,原本只在陕西闹,不知怎的,流窜到山西来。其中有个叫王嘉胤的最为厉害,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王自用等各路义军首领拥戴为王、还设各级官员,聚众三万多人。在陕西时,这位大王便击败过明军主力,来到山西后,势如破竹,兵临太原府。

为躲避兵灾,傅山来平阳投奔好友薛宗周,薛宗周又与刘好古相熟,三个人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形势。

当年刘好古离开弟子,返回平阳老家尽孝。没多久,老父便病故了。然后,便是内忧外患、遍地烽火。

他常常想起送别时苏勒坦说的那句话,“临别之际,我有一言赠予恩师。当今的大明皇帝,刻薄寡恩、量小猜忌,非能守土之君。他年恩师若在平阳待不下去,请来鹰娑川城寻我。我必扫榻以迎!”

如今果然天下大乱,这徒弟果然有先见之明!他想去鹰娑川城寻弟子避难。一方面师徒情深;另一方面当年诺木达莱送给她的两个蒙古爱妾,也十分思念家乡,撺掇着他回鹰娑川。

趁着酒意正酣,薛宗周切入了主题:“楚才(刘好古字)、青主(傅山字),昨日,薛氏、裴氏、柳氏的家主约吾商议,云北方已经大乱,约吾随他们一起南迁江南。二位觉得此计如何?”

“文伯,愚以为南迁江南也不过能安逸个十余年,江南也未必是乐土呢”,傅山叹了口气。他喜欢出游,熟知南北形势,对天灾的严重、朝廷的腐败,了然于胸,所以十分悲观。

“是啊,文伯,如今朝政腐败,书生误国,又加上天灾人祸,建奴的铁骑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国事不可为矣!”刘好古亦叹道。

薛宗周楞住了,刘兄的祖父可是参加过“湟中三捷”、官至大明陕西三边总督的刘敏宽,连他都说国事不可为,这该如何是好?

他咬了咬牙问刘好古:“刘兄,国事蜩螗,江南亦非乐土,我等还能去何处?”

“是啊,刘兄,如之奈何?”傅山亦问刘好古。

“唉!”

刘好古一声长叹,“不瞒二位贤弟,愚兄欲去漠西,投奔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大台吉苏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