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赵琰北来(1 / 2)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初十。

泰山郡。巨平县。

“咯吱……”

“踢踏踏……”

由南向北的一条驰道上,一辆华丽的马车与一骑徐徐前行。

马蹄嘚嘚敲击着地面,车轮在崎岖不平的驰道上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马匹不时打出一个响鼻,喷出一口白气,使单调寂寥的路途变得唯美。

马车内坐着两人,一个是逃亡兖州的青州刺史赵琰,另一人是此番陪同赵琰北上的兖州别驾王彧。

车外骑马之人,年龄二十来岁,白衣如雪,气质淡雅,相貌堂堂,神情间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淡然与平静。

“雅珪,过了汶水,如今已进入泰山郡巨平境,要不要在巨平休息一阵,过了晌午,再慢慢北行?”

赵琰坐在马车里,低垂着脑袋,困意不时袭来。

此时听到王彧出声提醒,赵琰强打精神,掀开车帘朝外望了望,天刚亮不久,透过车帘,能感受到车外的丝丝冷意。

“我记得过了巨平,前方就是博县,大约三四个时辰可到,我们不若今日就在博县休息,明日再赶路。”

他们昨日晌午就到了东平国的宁阳县,赵琰急着返回青州,便没怎么休息,又催着王彧赶路。

结果这一行,错过了时间,等到了汶阳县时,已入夜,进不了城,只得继续北上。

只是一路行来,却没有发现任何驿站和旅店,没办法,赵琰等人只能摸黑前行,打算等找到合适的地方再休息。

“王别驾不是也要亲自看看陶应治下的泰山郡现状吗?博县离奉高不远,正好可趁机观察一番。”

见赵琰这般坚持,王彧虽心有不满,当也没再说什么,便点点头,掀开车帘,目光转向车外骑马之人,朝他招招手。

“邓剑师,我们在巨平稍稍停留,你且买些吃食酒水,我们路上垫垫肚子,等到了前方的博县,再休息。”

行了一夜,依然精神抖擞的邓展点头答应。

“诺!”

————

兖州。济北国。肥城县。

用过早饭,又看着日上三竿,身上不再有寒意,袁术方披挂整齐,出了营门,与大将俞涉、长史杨弘会齐。

“主公,您无须涉险,不若就暂留在肥城,由俞将军带兵进入泰山郡走一遭罢了。”

长史杨弘再一次劝阻袁术,虽说泰山郡黄巾流寇与泰山贼匪已被陶应剿灭,但以防万一,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出现漏网之鱼。

“是啊,主公,您暂与杨长史留在肥城,此番没有作战任务,末将进入泰山郡虚晃一枪,傍晚便可回转。”

俞涉也上前劝阻,有五千大军护卫,相信袁术进入泰山郡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但有袁术这个“顶头上司”在,多少会遮挡他俞涉统兵的威风。

“本将军主意已定,你们无须再劝。此番进入泰山郡,无非走走过场、演演戏而已,不会有何危险。”

“再说,本将军也想亲眼看看,那陶恭祖的傻儿,将泰山郡折腾成了什么样!”

袁术固执地扫视二人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轻蔑。

“也好!”

杨弘、俞涉见袁术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便不再坚持。

“袁公路是铁了心要给陶应难堪啊!”

在杨弘看来,袁术执意要进入泰山郡,是想在陶应面前一抖袁氏的威风,他就更不好逆了袁术的意。

不过,俞涉、杨弘这次想错了,袁术真没有要耍威风的意思。

袁术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此番出来,本就没带几个熟人,如今身边的人都有任务出了门,一想到一天连个说上话的人都没有,太难受了,与其傻傻待在肥城等待,还不如跟着出去转转。

“始皇帝曾封禅泰山,本将军也想亲临见证一番!”

————

青州。济南。东平陵。

门外嘈杂的脚步声,树枝上叽叽喳喳觅食的麻雀声,将熟睡的陶应猛然惊醒。

陶应睁开眼,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映入房间,正好照在他的脸上,刺得他目光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