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出兵青州(1 / 2)

 泰山郡。莱芜县。

心中想自己弓骑兵美事的陶应,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

“唉,哥的想法很美好,可现实有点骨感啊!”

练弓兵要人,制弓箭要人,就是带领弓骑兵征战也要人,可惜这些陶应眼下都没有。

颜良、纪灵冲锋陷阵是好手,练兵却是外行。

孙观兄弟及尹礼、吴敦带兵尚可,治理地方亦可,练兵只能勉强应急、顶数。

“糜芳嘛,剿剿匪,搞搞后勤或许可以,练兵就算了吧。”

陶应心中一盘点,手下的班底,还真没有一个练兵的干才;更别说像孙武、戚继光、曾国藩这样的练兵奇才了。

即便是眼下的徐盛,还是太过年轻,练兵也是在自我摸索。

“看来,面向整个大汉的《招贤令》,得加紧实施了,待来年四月,就不会再有好机会了!”

招揽和瓜分未来替三国争霸的人才,也就这个空档期,再晚,就各自名花有主了。

至于《招贤令》会不会撩动“有心人”的神经,为了生存,陶应也顾及不上了。

“还有,这泰山军事学院也得加紧创办啊,得加大对中下层军官的培养,不然,弄不好哥花钱养出来的兵,就成了手下大将的私兵了!”

民国时期的军阀,就是这样养成的,这也是陶应当下最担心的问题。

“哥可不想当好人,成为别人眼中的冤大头!”

陶应是想瓜分天下的,不是替人来做嫁衣的。

不是陶应不够自信,而是在这自私自利的汉末三国时代,人人奉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真正的忠义之辈,就那寥寥数人而已。

“呵呵,糜芳可以背刺妹夫刘备,孙氏族人可以背叛孙权,陈宫、于禁可以叛离曹操,哥并不比刘、孙、曹高明到哪里去啊!”

尤其是袁绍,手下的背离,直接让袁绍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陶应想想都不寒而栗。

“主公,士卒们训练很刻苦!”

望着热火朝天训练的玄甲军,暗暗摩拳擦掌的颜良,早已热血沸腾。

若非陶应在身侧,颜良还顾虑到矜持,不然早就下场了。

“当然,因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玄甲军!”

陶应其实更想对颜良说:“他们是为军饷、福利而努力。”

但那样说,陶应会显得自己没有情商。

情商不够的人,不仅会让人感到刻薄、市侩,还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陶应自然不会干。

玄甲军的军饷制度,早在南城县的时候就被陶应颁布了。

每个玄甲军士卒,每月的兵饷三百钱,这可是三石粮食的钱;外加上半石粮食,每月初提前发放。

凡是战死的,给家人一次抚恤五十贯,多分十亩免税良田,若有子女,同样每月给予其一贯,直至其成年;若学有所成者,优先录用、提拔。

凡因伤致残的,给予一次抚恤三十贯,多分五亩免税良田,每月再发放一贯钱粮。

而且,伤残士卒,在陶应治下,会根据情况,还可以到地方出任村长、民兵队长等,也可到工厂做工。

……

这可是震古烁今头一遭,绝无先例。

当陶应颁下此军令时,孙观等将领还曾劝陶应三思。

“主公,我泰山郡当前没有税收,未来即便有,也不会太多,如此做,根本不足以支撑五万大军,更何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钱粮!”

陶应当时一脸郑重,坚持己见。

“仲台,你的担心我知道。可这是乱世,我们要想让士兵们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为我们死战,遇到艰难险阻而不生畏惧与退却之心,我们就必须拿出诚意。”

“接下来我们会大力发展青州,到时绝不会出现养不起十万大军这种情况出现。”

“更何况,此次我们收缴鲁国卞县豪强的钱粮,也足以支撑五万大军一年之用。”

面对信心不足,一脸犹疑的孙观等将领,陶应信心满满地给他们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