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袁逢发难(1 / 2)

 洛阳。南宫。嘉德殿。

骤然变冷的天气,连续两场大雪,让身子孱弱的灵帝窝在深宫,接连几日罢朝。

今日本也不想临朝,但前有大将军何进,后有西园元帅蹇硕,三番两次催请,见拗不过,灵帝方裹着臃肿的袄袍,颤悠悠登殿参与廷议。

“吾等恭迎陛下……”

一阵钟鼓齐鸣中,各按序列站立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整齐划一地朝灵帝跪拜。

将不情愿写在脸上的灵帝,哈欠连天地朝满殿叩首的大臣挥挥手。

“平身吧。”

待文武众臣分班站立金殿两侧后,很有眼力见的中常侍张让将手中拂尘一甩,抢前一步,捏着嗓子尖声朝唱。

“有本早奏,无事退……”

“臣,有本上奏。”

张让话音未落,司空袁逢早已出班拜倒在丹墀之上。

“迫不及待呀!”

张让微眯的眸子瞅了一眼跪伏在地的袁逢,一甩拂尘,退至一侧。

“司空年纪大了,有事起来说。”

袁氏四世三公,袁逢又是朝中重臣,士族领袖,灵帝不敢怠慢,遂和颜悦色慰抚。

“老臣谢陛下体恤!”

袁逢从地上爬起身来,又深深地弯下腰去,朗朗之声霎时响彻整个大殿。

“青、徐二州黄巾贼寇死灰复燃,尤其青州,黄巾贼寇已几乎席卷全境,攻占郡国;青州刺史赵琰,为人刚愎自用,胆小昏聩,剿匪缺乏策略,以致黄巾做大。”

“赵琰身为一州刺史,能力尚不如大将军‘慧眼’举荐的一个不名一文的郡守;那新任泰山郡守陶应,到任短短十数日,便剿灭了横行治下的各方贼寇。”

“昏聩、无能的赵琰,其职乃贿张常侍所得,望陛下追究其察人不明、用人不当、中饱私囊之罪。”

立于玉阶之上的张让,见袁逢一上来便将矛头对准自己,顿时一惊,一脸惶恐地跪倒在灵帝御座之前,大呼冤枉。

“陛下,袁司空血口喷人,老臣冤枉啊!”

张让话音方落,不待灵帝表态,司徒袁隗、侍中王允,卫尉杨彪、太尉马日磾等十数位出身士族的公卿大臣同时出班伏于丹墀之下,朗声应和。

“臣等奏请陛下,敕令廷尉署彻查此事!”

灵帝眉头一皱,这事可真是难为他了。

中常侍张让和赵忠都是灵帝身边最信任之人,要是身边没了这两个人侍候,连吃饭都没滋味。

“哼哼,查了张让,岂不是让尔等士族、外戚做大?”

站在自身利益,灵帝当然不愿削弱宦官集团的势力。

不过,若不追究张让,袁逢、袁隗身后站着的士族文武也不会答应。

“这……”

灵帝有些左右为难了,他哪边都不想得罪。

“列位爱卿平身,袁司空方才所言,朕闻之甚是困惑,能否详细道来?”

灵帝虽然昏聩,却也知道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陛下,青州刺史赵琰玩忽职守,致使青州被黄巾沦陷,吏治已崩坏、百姓皆倒悬,局势已糜烂不堪!

袁逢率先开口陈述,也是为引领朝议方向。

“陛下,据来自青州的邸报,济南黄巾徐和、乐安黄巾司马俱、北海黄巾管亥、管承、齐国黄巾张饶,已席卷整个青州,诸郡国县城被毁,多地官员惨被屠戮!”

有了袁逢引领,杨彪也出班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