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掘根计划(1 / 2)

 徐州两个“老狐狸”上演的一场以陶应为“诱饵”的拉锯战刚刚结束,而蒙在鼓里的当事人陶应,却在鲁国正实施他的“骗人头”大计,且刚刚进入关键时刻。

“平举,这残羹剩汁也是时候撤换了,换上新的,我们从头来过!”

陶应兜了个大圈子,表明了意图,孔融颇有深意地提醒了陈逸一句。

“好!”

陈逸向孔融投去感激的眼神,爽快地回应了一声,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由于话题变了,大厅的气氛也为之轻松起来。

陶应、孔融、陈逸、蔡邕四人重新坐定,换上新茶。

若非陶应反对,陈逸早又上了酒。

放下了心中包袱,陈逸反而变得主动、活跃;毕竟他这个鲁国相,才是此方真正的主人。

“敢问重光,若真天下大乱,你为何只相守青、徐二州,而不是整个南方地区,或者整个天下?”

心无挂碍,陈逸谈起话来游刃有余,与刚才被动、疲于应付的状态,简直判若两人。

“是不是问对开始了?”

微微阖目,陶应心中绕过千般思绪。

陶应清楚,陈逸不可能无的放矢,这个问题必须好好回答,若是他的答复不能让陈逸满意,就很难让其投效。

一副老神在在的孔融,一副事不关己的蔡邕,皆一言不发,只是凝神喝茶。

“都是千年的狐狸啊!”

陶应知道,陈逸问的问题,孔融、蔡邕同样关心,若陶应只是夸夸而谈、言之无物,是弟子、是女婿又如何,照样会毫不犹豫地清理门户、一纸休书。

“徐州乃应的根本,青州乃应的后方,若此二州不能靖安,应既无争雄、平定天下的资本,也无让天下百姓影随的信心。”

“若连二州都不能安,何以安天下?”

拳头紧攥的陶应,一双坚毅而冷峻的眸子凝视着陈逸,语音铿锵而霸气。

“当二州繁荣、稳定,盛名响彻南方,响彻神州时,便是应谋取天下之时!”

陈逸神情一改轻松,忽变得严肃而认真,一瞬不眨地盯着陶应的眼睛。

“陶氏崛起之时,天下百姓又当如何?一如汉室?”

静坐的孔融、蔡邕也是神情一肃,微微坐正身子,犀利的眸子盯着陶应,想听清他的回答。

若换汤不换药,只为自己的权势争雄,那还是算了吧。

陶应站起身,在大厅中来回走动几步,望着陈逸与孔融、蔡邕,一脸郑重地背起书来。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陶应所言,乃先贤理想,但千百年来,从未真正实现过。

如今陶应重复此言,无论是陈逸,还是孔融、蔡邕,脸上皆露出一抹期待。

陶应踱步至门首,仰望苍天,重重立下誓言。

“必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业者有其产。”

孔融悠悠叹息一声,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这实现起来,太过艰难!”

蔡邕似乎也不看好,眸子里的一抹期待之色,缓缓消散。

陶应回头,深深望了孔融、蔡邕一眼,又瞧瞧陈逸,目光变得沧桑、悠远。

“应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应语落,屋子落针可闻。

“唉,说这话,哥为何会脸红、心不安呢?”

若非被眼前“三只狐狸”盯着,心虚的陶应早抬头望天,观察会不会打雷。

“看来,要拿下陈逸、孔让梨有点难度啊!”

几息过后,隐隐有些失望的陶应,正想放弃时,陈逸目光一肃,微微退后了半步,恭敬地朝陶应先行了一弟子礼,又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地。

“陈逸,拜见主公!”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陶应顿时大喜,连忙搀扶起陈逸。

“有平举相助,实现我等的理想,将更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