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鲁县之行(1 / 2)

 豫州。鲁县。

掀起车帘,望着鲁国治所鲁县的城墙,陶应心中开始有些忐忑。

“就不知陈逸这个书呆子,会不会跟他爹一样是个倔驴!”

虽说此番强行让羊衜出任了卞县令,间接利用了南阳太守羊续,又拉着蔡邕出来壮胆,但陶应还是心中没底。

“哥最怕牵着不走、打着后退,软硬不吃之辈!”

若陈逸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陶应就要做好来自豫州牧黄琬的发难了。

“陶老二,你的胆子比你爹陶恭祖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老夫以前只以为你是个酒囊饭袋,没想到你还是个作死的惹祸精。”

被陶应一路忽悠着来到鲁县的蔡邕,也骂了陶应一路。

“且不说你只是一郡太守,即便是你爹那个刺史,朝堂里的一句话,就可让他回丹阳老家种田去了,你说,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陶应强并卞县,蔡邕怎么想都想不通,对于一个太守,治下多一个县与少一个县没有实质区别。

“伯喈先生,你是个大儒,我都说过几遍了,请称呼我陶太守、陶重光,或者陶应,不要再一口一个‘陶老二’,我不喜这个称呼!”

陶应很郁闷,自从他喊了一句羊衜为羊老二,便被蔡邕喊为陶老二。

“不喊你陶老二,难道要我喊陶商陶老二吗?”

虽然不知道陶应为何不喜欢这个称呼,但看到陶应一脸便秘的样子,蔡邕心里就非常解气。

“岳丈,‘老二’这个词,只有我夫人在闺房里才可以称呼,你就别再这般称呼我了,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一想到蔡琰,陶应既庆幸,又惋惜。

“唉,小子,你就别再打文姬的主意了,她已许给河东卫氏了。”

年后蔡琰一满十五岁,就要嫁去河东,没有儿子的蔡邕,感觉自己就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了,神情瞬间变得落寞,连骂陶应的兴致都没有了。

“伯喈先生,我不得不说你,在给文姬选婿上,你的眼光奇差无比。”

蔡邕不想说话,但“神棍”陶应却来了兴致。

“那河东卫老二,本身就是个病秧子,本守掐指一算,他都活不到明年底,你即便将文姬嫁过去,不但冲不了喜,还会落个克夫之名。”

河东卫仲道,是卫觊卫伯儒的二弟,按照历史轨迹,灵帝驾崩不久,他也病死了,董卓进了洛阳,蔡邕被勒令回了京师,蔡琰也回了娘家。

“小子,做人要厚道,莫得不到,便诅咒他人,这非君子所为。”

蔡邕恼怒地瞪了陶应一眼,这不是咒他女儿守寡呢吗。

“嘁,莫说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卫老二,本守上至天子,下至王侯勋贵,他们的生死都能断得一清二楚。”

蔡邕的不高兴,陶应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反正他说的是实话,心安理得。

“再告诉你一件事,不过,你可不要传扬。”

“今日我心血来潮,看了看羊氏的五行气运,他们家不出半年,有梁柱倾覆之虞。”

那“悬鱼太守”羊续,明年先汉灵帝一步去了极乐世界,陶应提醒蔡邕,要感十二年羊氏的接济之恩,最好是趁早。

“你是认真的?”

果然,蔡邕听出了陶应话里的意思。

“这么说吧伯喈先生,自我们一见面,我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陶应很是认真地看着蔡邕,缓缓点了点头。

“包括资助我修《汉史》?”

羊续的生死蔡邕很上心,陶应答应他修《汉史》的事情更上心。

“还包括做你女婿。”

陶应替蔡邕补充了一句。

紧盯着陶应眼睛的蔡邕,缓缓收回目光,转过头,闭目沉思,不再说话。

“有戏!”

————

相国府。

被鲁国相陈逸、托病在家的大文豪孔融连番上阵数落和训斥了半天,陶应依然一脸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