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吏部试(2 / 2)

他如今也帮不了他,大唐官员中这样年年来吏部铨选,花费积蓄却因各种原因被驳放的,不知凡几。

连世家旁支子弟有的都难以承担这样长年累月的打点花费,何况本身就一无所有的寒门子弟?

薛白其实理解元载为何那般容易动摇,成为说客来劝他。

元载若非娶了王韫秀为妻,如何当得了这样的官?正因为太知道仕途的艰难,只有傍着高门大户才有出路,才会理所当然觉得这种做法是对的。

所以,元载、陈希烈那些劝说之言说出来时,他们都觉得这是对的,这是对薛白好的。

今日薛白站在吏部,更深刻地知道,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有能耐,而是太幸运了,幸运地打破这些枷锁。

但正是因此,他才必须有所坚持,给这世道带来改变。

若只求与光同尘,何必需要这一份幸运?

“状元郎请。”

庑房内的小吏没有为难薛白,抬手请他穿过另一道门。

穿过走廊,另一间公房中,一身红袍的杜有邻正坐在那。

“来了。”杜有邻站起身来,道:“如你所言,左相没本事,阻不了你的前途,你到了考场,在最右侧靠窗牖和书案后坐下,自然能通过。

薛白问道:“我不用打点?

“紫云楼的一场大戏才过几日,何人敢收你的打点?”

杜有邻说着,看向外间,叹息道:“至于那些人,也是无可奈何,你看,这才几个阙员,却有多少人在等着。”

他递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如今有的阙员,几乎都是八九品的官,好一些的是京中的兵曹参军,差一些的是偏远的下县县尉。

杨党倒是有盐官的阙员,却不会从吏部试挑人。

薛白则是想走正途,这些官职于他而言都是混一个资历……但去偏远的下县却还是不方便,最好还是谋一个京官,方可借助圣眷,在最快的时间内披红袍,直接外放为一方刺史。

看过纸条,将它还给杜有邻,他转身走向考场,在指点的位置坐下。

这是一个靠窗的位置,转头间能看到庭院中的柳树发着嫩绿的枝叶,让人想到少年时读书的场景。

之后便见达奚殉领着小吏来发了试题,一道判文,一道诗赋。

有趣的是,给薛白的题目下面还有一张纸,竟是将答卷的内容都填好了。薛白看了达奚珣一眼,只见这位吏部侍郎微微颔首,示意他誊写一遍即可。

这就是左相兼吏部尚书陈希烈的骨气。

赋题是《骐骥赋》,薛白照着誊写完,又看向那看判文,说的是一桩时事。

“羽林将军王畅薨,无嫡子,侄男袭爵,庶子告状,不合制。”

而要薛白抄的判文就很长了,还是骈文,写得如诗赋一般,前面长段长段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父昭子穆,千龄不易之仪;继祖承桃,万代相因之道。若骨肉无爽,鸭鸠之美克昌;血属不同,螟蛉之子何寄?”

既然吏部主官是陈希烈这样的软骨头,薛白连抄都懒得抄,提笔自己写了判文,连判罚都改了。

“依唐律,公侯伯子男,无嫡子则立嫡孙,无嫡孙则立庶子,身亡则无袭爵者则国除,爵不及兄弟。王畅之侄犯‘诈伪’之罪,非子孙而妄承袭,宜合流二千里,应续者宜从改正。”

既是只要他写判文,他便依当今的唐律来裁断。

吏部庭院有锣响起,小吏们开始起身收卷子,之后抱着卷子随达奚珣往大堂走去。

路上,他们看着卷子上的标记,将那些家世不凡、且已打点妥当者的卷子抽出来,集中在一起。待入了厅堂,便将这些卷子放在最上方。

唯有薛白的卷子是无人敢动的,原原本本地被摆在那。

“唉。

陈希烈也来了,稍稍阅了一份卷子,叹道:“这竖子,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老夫啊。

达奚珣道:“他却是精通唐律,这案子确该判流二千里,而非徒两年。”

“判得好有何用?”陈希烈道:“判词写得毫无文采,亏还是状元郎……笔墨伺候。”

达奚珣一愣,为这位左相感到有些辛酸,道:“吏部毕竟还是有擅书法的书吏。”

陈希烈苦笑道:“老夫来吧,这颜楷不好仿啊。”

“辛苦左相了。

纸墨铺开,陈希烈提笔,竟是开始替薛白重新抄写那判文。

否则又能如何呢?右相都说过了,要让这竖子通过吏部试。再有不高兴,也只能忍着,不能误了此事。

“莫在这盯着老夫看了。

陈希烈一边抄写,一边道:“给这竖子什么官职,可考虑好了?”

达奚珣道:“右相本想给他机会,奈何他是一点都不肯稍稍服软,没办法,取一个江南东、西道的望县县尉,打发出京是最适合的。”

唐代县分为十等,即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县官的品秩也不同,如县尉,从八品上到从九品下都有。

达奚珣想的是,给薛白一个正九品上的望县县尉,也算得上是对得起这个状元以及名望了,同时将其打发出京,消弥那些麻烦。

他看着阙员,最后道:“东阳县尉,如何?婺之望县,寻常进士求也求不得的官职。”

问这一句“如何”也是多余,右相府定好的事,陈希烈一句话也没有,默默抄写好了判文,道:“可,枉老夫劝这竖子,真是不识好人心。”

如此,他们便写下“注拟薛白任东阳县尉”,与别的注拟一起送到中书省堂内,与别的文书一起,送到右相府,由李林甫批阅。

不得不说,李林甫处理庶务的效率颇高,不到一个时辰,一应文书便回到了中书省。

几名官员分门别类,正要将吏部的注拟送回去,忽听得有人叱了一句。

“慢着。”

他们转头看去,只见却是杨銛来了,不由愕然。

杨銛披着一身紫袍,径直在上座落座,理了理袖子,道:“可是吏部的注拟?给本相看看。”

提到这“本相”二字,众官员才想起来,这位杨国舅可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他一次也没有参与过中书省之事,但确实是有这个权力。

当即便有官员向远处的小吏使了个眼色,让其速去通报右相。

杨銛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管不顾,道:“让你拿过来。”

“喏。

注拟被打开,杨銛目光看去,只见李林甫已经盖过章了。

他也是初次处理中书省的公文,不太有经验,干脆提起笔来,把那“东阳县尉”划

掉,在一旁写上“秘书省校书郎”。

因为所有起家官中,这是最好的美差之一,品级虽只有从九品上,却是中枢官员,适宜成为升迁的跳板。

薛白便是外放,先当过校书郎再外放,品级与去处便有大大的不同。

但杨銛这动作却是看得周围一众官员目瞪口呆。

国勇,你这般是不行的......

杨銛不以为然道:“怎么?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这个权力吗?是否要问一问圣“这……下官是说,是否将这注拟重新誊写一遍?”

“也好。”

杨銛遂真的重写了一遍,却不必再找李林甫盖章,而是拿出他自己的印章,沾了红墨,哈了一口气,“啪”地盖了上去。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满唐华彩更新,第188章 吏部试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