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说书人田先生(1 / 2)

铿锵三国 拾遗郎 0 字 9个月前

 那田先生捡起沉甸甸的银两,满心欢喜。再看全熙,虽然身穿粗衣皂布,但是眉宇间流露出的英气,自有一番威严。田先生也算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如何看不出全熙的身份不凡。

“这位公子请了,敢问公子来自何方?小老儿观公子言谈举止,似乎不像是本郡人!”田先生可是老油子了,也不敢在全熙面前随便开口,便出言打探全熙的身份。

“哈哈哈,田先生果然有眼力。不过我祖籍也算是吴郡人,只是年少便随家人迁徙至会稽。这次回来,乃是代替家严来故地祭祖的。”全熙半真半假的回应道。

钱塘县离会稽很近,两地口音类似,所以全熙一说明来历,田先生便判断全熙说的乃是真话。

“原来如此,公子远在会稽,自然不清楚那全子曜是怎样的人。要说全子曜为何要挥军南下,还得慢慢道来。话说如今汉室风雨飘摇,远在许昌的汉帝,形同傀儡,不复威严。曹操和袁绍,各据地盘,拥兵数十万,这汉室的天下,迟早被他们瓜分一空。而全熙全子曜,虽然也起于刀兵,但是其志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不忍看汉帝受辱,汉室倾轧。所以他欲加强自身实力,建立一支足以抗衡曹操和袁绍的勤王之师。而如此宏志,仅凭江淮之地,远远不足。我江东人才辈出,天地广阔,正是复兴汉室之根基。因此那全子曜意图一统江东,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想要借此积累匡扶汉室的实力……”这田先生果然不愧是说书界的祖师爷,说起话来不仅抑扬顿挫,声音好听,说出来的道理更是令人信服。

全熙一听,这个乐啊,他甚至怀疑这个田先生是不是自己某个部下故意安插在吴郡的宣传员。他替全熙找的南下江东的理由,简直比全熙自己谋划的还要完美。

既然有人愿意免费为自己宣扬名声,全熙也不介意做个称职的捧哏。

“先生如此肯定那全子曜欲夺取江东,为的是天下和百姓,而不是他自己的高官厚禄吗?要知道无论是国贼董卓,还是挟天子号令天下的曹操,也都口口声声是为了保护汉帝,扶持汉室为己任的。”

“公子此言差矣,想必公子还没有过过江,去历阳,江都等地游历一番。小老儿虽然不才,但是却也走过很多地方。而历阳和江都两地,小老儿不仅去过,还长久生活过。说出来可能诸位不信,但是历阳和江都如今早已经天翻地覆,变化万千。昔日文景之治,天下太平祥和,百姓轻赋富足,到处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而历阳,江都的景象,便是与我想象之中的文景盛世并无二致。据说全子曜爱民如子,对待士卒像是对待亲兄弟一般,真可谓是上天下凡的神仙一般啊!”田先生一边说,一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似乎此刻虽然人还在吴郡,但是他的灵魂早就飞到了那个安康之地。

“啊?先生此言可是真的?”人群中发出一阵阵“啧啧”声,很多人半信半疑,但又向往异常。

“可不是真的,我有一远亲便在江都,据说那里的百姓,食有米,寝有榻,居有所。过的是百年不得一见的好日子啊!”自然也有人替田先生佐证。

&nbs

p; “这么说,只要那全子曜将我吴郡之地收入旗下,我们吴郡的百姓,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可不是嘛,秣陵,曲阿等地大家都知道吧,前两年这些地方深受活死人之害,几乎是成了万里无人的地狱。可是自从全子曜将活死人赶走,重新治理这些地方后,那里的流民都分到了田地,城中的商户更是日进斗金。如今秣陵和曲阿之地,生活水准都超过我们吴郡了呢?”

茶馆中的人三教九流,来自五湖四海,知道的消息自然也更加广泛一些。吴郡长久以来,一直相对太平,无论是黄巾之乱还是活死人之祸,对此地的影响都不太大。所以吴郡算是江东数得上的富庶之地。可是秣陵和曲阿,短短时间,便超过了吴郡,足以令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