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运河巧遇(1 / 2)

盛世柱国 谈兴正浓 0 字 9个月前

 沈林给杨素加派了一百多名内卫保护,使他的钦差规格瞬间提升一个档次,再走陆路的话就会增加大量耗资,是以队伍入了南都后便转用巨舫走了运河。

而沈林自己则喜滋滋地带着从开封官员家里抄查来的银子回京,临走时紧紧抓着杨素双手,眼中满是尊敬却一句话也不说,那意思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接着加油弄钱呀。”

虽然转走水路耽误了杨素不少时间,但也不是没有相应的好处。

这不,苏州首富陈元十正坐在他的对面,绞尽脑汁地陪着钦差大人下棋呐。

陈大商人是个典型的臭棋篓子,谁能想到杨素象棋比他下的还烂,这可苦了他了,此时真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想:“杨大人,您倒是抽我的子儿呀,这么明显都没看到吗?”

要知道,故意下输对于一个高手来说或许不难,但是对于一个玩得不怎么好的,不显得那么刻意可就太难太难了。

终于,他忍无可忍,眼睛一闭:“马后炮,杨大人,您又输了!”

杨素瞧了眼他额头上暴起的青筋,哈哈大笑,觉得把这么个巨贾逗弄成这样,自己也挺过分的,便推开眼前的棋盘,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先生的棋艺可比我高明太多了。”

陈元十冷汗就下来了,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就闲着没事儿想要攀附钦差大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伴钦差总得是个母老虎吧。

见他更紧张了,杨素这才反应过来似乎是自己说的话又引起了人家误会,便苦笑一声,叫过身边的内卫千户于铖:“老于,咱们到哪儿了?”

杨素在认识了刘思唐和刘守礼之后,现在对内卫是真的亲切,于铖拿这位钦差大人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听之任之随他叫了“老于”。

他瞧了瞧外面的天色:“对巨舫而言,几十里水路转瞬即逝,现在应该入了浙江境内了,下官这就去明确地问问船家。”

于铖转身要走,却没想到被杨素伸手拦住:“我和陈先生一起出去瞧瞧,在这船舱里下了一个时辰的棋,也该出去吹吹风了。”

他将船舱内的窗帘拉开,瞧见外面月朗星稀,一派祥和的景象,心中顿觉安宁:“也不知紫萱和赛儿怎么样了,有没有在想我。”

陷入爱河的男女都是一个样,杨素也不能免俗地患得患失起来,过了良久,才发现于铖和陈元十都在船舱门口等着,这才自嘲地笑笑摇了摇头,快步走出了船舱。

夜晚的清风吹拂着杨素的面颊,他长吸了口气,思念爱人的那点儿抑郁便尽数消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到了夜晚能在运河上行进的,也只有他们这种挂着官家牌子的船,是以钦差的巨舫张牙舞爪地行进,却因为没有别的往来船只,还真的是“水波不兴”。

陈元十单听这一句没觉得多厉害,便不太好拍马屁,他干笑两声:“杨大人,真是多亏了您,不然草民带着这么多货物从苏州到杭州,花费不知要多少。”

杨素摆了摆手,没接话茬,他同意用钦差的巨舫帮助陈元十,主要还是看准了这位老兄的人脉。

毕竟人家一句话,应天商会的商家们便乖乖掏了钱,为万国博览会的场地建设乐捐了不少银两。更不要说,董遂良新设的那位税监公公,在他的帮助下,毫无阻力地成功上位。

几人正享受着夜间的安宁,忽听船家管事的一声高喊:“兄弟们加把劲,距离入城还有不足三十里水路了。”

杨素这才知道杭州城码头已经近在咫尺,他满意地点点头:“陈先生,这杭州可有什么特色?”

“杨大人,草民算是看出来了,您对我们苏州有偏见。”陈元十见他心情舒畅,便开起了玩笑,“草民怎么邀请您,都不肯在南都久留,一来了杭州,就问起了地方特色,这是为何呀?”

杨素哈哈大笑:“陈先生,还不是为了您的货物能够早日启程?”

这么说着,他又摇了摇头:“本官在京城树敌不少,还需谨慎行事呐,陈先生盛情是不假,可那秦淮河实在是不敢去的,总不能图一时爽快,叫人揪了小辫子吧。”

陈元十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是理解错了秦淮河上做特殊服务的行业。真正高雅的画舫,是不兴那套皮肉生意的,反而是杨素这种诗词大家最应该去的地方。

若是能让杨素留下《清明》或《杨石》这种同水平的名篇,京中的御史台的言官们就算喷人的角度再刁钻,也不可能说动光熹惩罚杨素。

陈元十想到杨素年轻高中又中馈乏人,便把他当成了不识风月的愣头青,是以不再提秦淮河的事儿,转而又问:“那去趟寒山寺总不为过吧?杨大人皇差办完,回京路经苏州的时候,可得给草民一尽地主之宜的机会。”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杨素轻轻唱了一句,这才想到虽有寒山寺,但《枫桥夜泊》似乎不曾出现过,便尴尬一笑,“陈先生的面子当然要给,只要事情办得顺利,咱们有的是机会游玩。”

陈元十听他应承了自己,便点了点头:“可惜杨大人来的不是时候,此时秋风未起,不是吃蟹的时节,连海宁潮也远不如八月时有气势,实在是可惜。”

杨素的心思自然不会在这些玩乐上,他敷衍地点点头,便岔开话题:“陈先生,您是苏州乃至南都的首富,于我大华商业税收上必有独到的见地,不妨说来听听。”

陈元十瞧了眼钦差大人,也看不出他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忽然想到这位背后站着的是谁,便立即开口:“江南富甲天下,国家赋税十之六七出于此地,现在又有了叶大人的《清丈土地条例》,越发…”

他话音未落,便被杨素的哈哈大笑声打断:“陈先生,您说话不尽不实呀,怎么专拣好的说呢?”

他又拍了拍陈大商人的肩膀:“叶师的《清丈土地条例》针对的可是地主和佃农的矛盾,与您这样的大商人关系不大,本官想听的是什么,您应该清楚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