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长亭送别(1 / 2)

盛世柱国 谈兴正浓 0 字 9个月前

 已经三天了,杨素再没见过唐赛。

随着万国博览会的动静越来越大,会同馆的地位水涨船高,已经更名为四夷馆,光熹甚至在太常寺增设少卿提督之,官拜正四品。四夷馆的所有官位也得到了攀升,杨素更是从九品的大使变成了七品的主事。

这段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不分昼夜地和工部几位大臣商议,最终敲定了已经研究一个月的博览会场馆规划。光熹也是大气,大笔一挥,把左安门附近烧制城砖挖出的大片洼地而渐次形成的水域命名为龙潭湖,周围一概并入四夷馆南馆,作为场馆的建设用地。

此地西邻天坛,距离京城西北角的西直门有二十多里的距离,步行至少要走一个时辰。但是水陆俱佳的好地方实在难找,杨素思前想后,提议搞了一个“博览会专用马车”,至于马车多长时间一班合理这类问题,杨素实在没工夫考虑,便随手交给了格致馆的学生们。

因为他要离京了。

***************************************

长亭内,叶一清正和杨素啜饮着小酒,他看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颇有些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那些人就在前几天还是看不到希望,流离失所的灾民呢?”

杨素对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满意:“通过劳动换到衣食,要远比直接接受施舍更有意义,这些灾民回到开封府后,定然能很快恢复那里的生产。老师听过乞丐搬砖的故事吧?”

叶一清伸出手指点了点他:“你啊,了不得了,现在还想给老师上课呐?紫萱跟我说过你的原话,‘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话咀嚼起来,实在不像是你这个年纪能说得出来的。”

杨素尴尬地轻咳一声:“老师说笑了,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

叶一清摇了摇头,有些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入朝为官不过四个月时间,你已经身兼三职,还得了钦差大臣的差事,甚至连‘便宜从事’都出现在了圣旨中,以如此低的品级而获得这份殊荣,前所未有。”

杨素叹了口气:“老师就不必吹捧我了。此次一同出行的还有董公公和多位礼部大臣,只有学生做的是与自己职责无关的事情。”

叶一清哈哈大笑:“如果真让你去游说吕宋、琉球的国王,你做得来吗?皇上这叫人尽其才,你说服京城商家的本事有目共睹,让你去南边给皇上抠点儿银子很为难吗?”

杨素无奈一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看着内卫们依次检查马车,心中升起了一股异样的情绪,回头看看高大的城楼,才发觉自己已经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竟是对京城生了一股乡情。

忽听一声哈哈大笑:“‘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杨大人,没想到也有我为你送行的时候!”

袁锦江大步走来,他对杨素随口吟出《送别》中的这句印象很深:“杨大人,还记得当日在长亭内的一席话语吗?没想到你送我不成,自己却要出京城办公差去了。”

杨素看着笑呵呵的袁锦江有些郁闷,这位仁兄罢官做了主编之后吃得好睡得香,除了报纸内容以外,其它问题一概不考虑,逐渐有了心宽体胖的趋势。

叶一清见又来了个自己的学生,就对杨素说道:“锦江既然来了,我就不耽误你们叙话了。只是记着,你一会儿得留出点时间给紫萱。”

杨素点头应是,目送着叶老板离开,这才对袁锦江说道:“此次南下不知会耗费多长时间,锦江兄你身负主编职责,这段时间报纸的事情只能全权交付与你,一定要记得我们立报的根本。”

袁锦江伸出手指点了点杨素:“你也就嘴上说说,想尽一切办法找广告商的时候也没见你喊什么‘客观,公正,不盲,不私’的口号。你放心行了,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迂腐之人,这段时间的舆论不会出任何乱子。再说了,就算你在的时候也没见你办过什么事啊…”

杨素瞪他一眼:“过分了啊,我这叫慧眼识珠,我早就看出你能担当大任。若不是我拦住你,你说不定会被大雨堵在运河上,舟车辗转,估计还没到家呢。”

袁锦江点了点头:“大恩不言谢,尽在杯中酒。杨兄,虽然你很不像传统读书人,但我真的佩服你的世故变通,若我华朝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官就好了!”

说完这话他举起酒杯,杨素赶紧也将酒斟满,两人一饮而尽。袁锦江眨了眨眼:“除了我以外,国子监可来了不少人,你一会儿可别这么实诚,咱们喝酒讲究一个微醺,你要是烂醉如泥地上路,可就闹笑话了。行了,让他们也和你聊聊。”

袁锦江摆了摆手,挤过一大批赶来的学生走了出去。杨素看着自己在格致馆的得意门生,欣慰地一笑:“对你们,我很放心。其实在第一次授课时,你们都已经得了格致的真谛那就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众人齐齐应道,就连走远了的袁锦江似乎也跟着喊了一句。

杨素噗嗤一笑:“谁让你们没举手就发言的?”

他的离愁似乎被冲淡了一些,举起酒杯微笑着说:“你们都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展开了研究,都有了要追寻的真理,像活字印刷的改良这些成果甚至已经投入了使用,我很开心。今天也不说那些做作的话了,没什么意思,就用这杯酒祝福你们吧!”

他举杯邀饮,却没想到石温之上前一步:“老师,谭正、李祎二位博士来不了,命学生带了这坛状元红来,说是要我们与您共饮才有意义。”

杨素看着那坛酒,这不是被胖头陀要去的石温之的束脩吗?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手里。此时学生们已经各自摸出了一个酒杯,也不知刚才藏在了哪里,石温之开了酒坛泥封,依次给众人倒满。

“谢恩师!”众人一饮而尽。

“自己终于给这个时代留下了点儿什么。”杨素怀着这个心情,有些激动地点点头,将杯中酒喝了个一干二净。

学生们其实各自都有很多话要和杨素说,但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好耽误他人的时间,也不太好直接地表达,是以互相看看,一齐向杨素挥手作别,只有徐如柏一人留在了后面。

小公爷嘿嘿一笑:“我们家老头子也来了,我在这等等他,免得你们尴尬。”

杨素万万想不到仅有一面之缘的成国公也会来此,他自认自己除了收小徐入格致馆以外没帮过什么忙,是以有些奇怪地问道:“公爷竟也要来,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