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北周覆灭(1 / 2)

 早在宇文邕时期,杨坚就因长相奇特而被人猜疑,宇文赟对杨坚更加不放心,有次因为和杨丽华闹别扭,威胁说:“我一定要屠灭你们杨家。”

杨丽华性情温婉,从不嫉妒,其他四位皇后对她都很尊敬,宇文赟越发感到厌恶,但不管宇文赟对他有多凶残,杨丽华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好像局外人一般。

宇文赟更加愤怒,强迫杨丽华自杀。

杨丽华的母亲独孤氏得到消息,赶紧到皇宫承认错误,乞求宽恕,用头使劲撞击地面,以至血流满脸,总算得到宽恕。

但杨坚到底还是宇文赟的眼中钉,宇文赟不久便召见杨坚入宫,事先吩咐左右卫士:“如果看他脸色与平时不一样,立刻诛杀。”

结果杨坚比女儿的神态还更悠闲,因此逃过一劫。

杨坚心里当然也是惧怕的,只是表现出一副淡定的模样,回去时在永巷遇到了老同学郑译,见四下无人,悄悄对他说:“我一直想出京当一个地方政府首长,此心你所深知,有机会时请稍加留意。”郑译是宇文赟跟前的大红人,必定是有些手段的。

郑译说:“你的德行声望,天下人心,一致归附,我正要仰仗你的赐福,所吩咐的事怎么敢忘,一有机会,就会奏报。”

杨坚大喜,想不到老同学这么靠谱。

进入580年,宇文赟刚好准备讨伐南陈,让郑译挑选元帅,郑译见机会难得,立即推荐杨坚。

宇文赟一向对郑译言听计从,这次也不例外,虽然对杨坚没什么好感,还是任命他为扬州军区总司令,让郑译负责征调各路兵马,约定在寿阳会师。

但这次南征并没有真的展开,因为宇文赟病了,而杨坚因为脚伤也没有立即出发。

5月11日,距离下发南征诏书不过五天时间,宇文赟忽然感觉很不舒服,到了晚上已说不出话。

宫廷部立法副司长刘昉,与立法司长颜之仪(颜之推的哥哥),一同侍奉宇文赟,眼见宇文赟是不行了,而宇文阐的年纪太小,必定是不能控制局面的,刘昉悄悄找上了郑译,准备把杨坚引入朝廷,当辅政大臣,郑译肯定是没意见,两人一拍即合。

事实显而易见,杨坚是宇文赟的老丈人,地位何其显赫,宇文赟死后,杨坚迟早会平步轻云,既然早晚都会变成事实,倒不如提前抱抱大腿。

杨坚没料到会有这种变故,出于谦让,一再推辞,刘昉有点不高兴地说:“你如果想干,就马上干,如果真的不想干,那没关系,大不了我自己干。”

杨坚知道事关重大,这个选择太关键了,立即答应刘昉,然后声称接到诏书,入宫侍侯皇帝医药。

宇文赟当天死去,郑译等人严守消息,仍以宇文赟的名义下诏任命杨坚当全国兵马总司令。

颜之仪知道圣旨绝非死人发出,坚决不肯同意,刘昉逼着他在诏书上签名,颜之仪仍拒绝说:“主上去世,太子年幼,辅佐大臣应由皇家精英担任,而今赵王年纪最大,无论亲属关系还是德行声望,都应由他承担这项重托,你们受政府大恩,应该尽忠报国,怎么能突然间把中央政府交给外人,我宁愿一死,不愿做出违背先帝意思的事。”

刘昉不能辩驳,只好替他签了名,于是中央禁军尽落杨坚之手。

杨坚向颜之仪索要玉玺,颜之仪严肃地说:“这是天子的东西,自有主人,宰相要它干什么。”

杨坚大怒,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刘昉再三劝阻,声称颜之仪一向受人尊敬,杀之不祥,杨坚于是把他贬到西部当郡长。

大事已经起步,杨坚担心被外地亲王讨伐,所以打着护送千金公主出嫁突厥为名,征召五位亲王进京朝见。早在579年,宇文赟封宇文招的一个女儿为千金公主,准备送去和亲,条件是把北齐的高绍义交出来,但突厥没有同意。

5月23日,杨坚正式发布宇文赟的死讯,把8岁的宇文阐迎入太上皇宫,停止东都(宇文赟的发明)——洛阳的所有土木工程。

5月26日,宇文阐下诏(杨坚下诏)尊嫡祖母阿史那太后为太皇太后,亲祖母李娥姿为太帝太后,嫡母杨丽华为皇太后,生母朱满月为帝太后,宇文赟的其他三位皇后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一律出家当尼姑,任命宇文阐的叔叔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无实权),任命杨坚当左大丞相,百官全归杨坚节制。

宇文赟刚刚死去,国内人心浮动,杨坚竭力拉拢禁卫官卢贲,留在左右当贴身保镖,出任左大丞相之后,让卢贲集结禁卫军,召集百官在大殿开会,告诉他们:“想追求财富权势的,跟着我来。”

百官看着杨坚身边的一大帮全副武装的禁卫军,谁还敢提反对意见,只得听从杨坚安排,于是杨坚的地位正式确立,设置丞相府,任命卢贲负责丞相府的安全工作,任命郑译为丞相府秘书长,刘昉为丞相府军政官,李德林为丞相府助理秘书。

教育部秘书官高颎,为人聪慧,了解军事,杨坚打算引他进丞相府工作,派族侄杨惠前往传达这一讯息,高颎兴奋地说:“我愿接受驱使,即令杨公大事不成,我高颎全族屠灭,也在所不辞。”欣然投入丞相府任职。

杨坚上位之后,尽力革除宇文赟时代的暴政,删改旧日刑法,另行制定新法,厉行节约,使国内风气大变。

作为臣属,走到杨坚这一步,完全没有夺权的想法是绝无可能的,杨坚的妻子独孤氏也劝丈夫,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骑在老上身上,就不要妄想下来了。

杨坚深以为然,但他毕竟根基不厚,只是凭借几个关键的人脉资源,才占据高位,如何让全国信服,是最大的问题——或者说,如何除掉几个大块头的敌人,才是当务之急。

相州军区总司令尉迟迥,地位尊贵,声望隆重,杨坚知道如果想夺权,必须过了尉迟迥这一关,于是派尉迟迥的侄子尉迟惇,带着宇文阐的诏书,前往征召尉迟迥回京参加葬礼,打算趁机杀了他,同时调任韦孝宽为相州州长。

尉迟迥方面也有所图谋,知道杨坚将对皇族不利,准备兴兵讨伐。

这时接替尉迟迥职务的韦孝宽刚刚抵达朝歌,尉迟迥派部属贺兰贵,携带书信询问韦孝宽对时局的看法,韦孝宽在谈话中得知尉迟迥有反叛的意思,于是声称有病,放慢前进的速度,同时派人飞马前往相州侦察动静。

韦孝宽的侄子韦艺,正在尉迟迥手下做事,尉迟迥让韦艺前往迎接韦孝宽,韦孝宽说服韦艺,二人一同向西撤退,每经过一个驿站,韦孝宽就把所有马匹驱走,吩咐驿官说:“蜀公随后就到,请火速准备酒菜食物。”

尉迟迥很得知韦孝宽逃跑的消息,立即派梁子康率数百骑追赶,追到驿站,全都碰上盛大的筵席,而且没有可以替换的马,不能迅速进军。韦孝宽和韦艺得以逃脱。

韦孝宽把得知的机密消息上报中央,杨坚再派侦察官破六韩裒去见尉迟迥,传达中央指令,并秘密写信给相州军区司令部秘书长晋昶,让他们暗中准备。

尉迟迥直接斩了晋昶和破六韩裒,集合文武官员和各界人士,登上北门发表演讲:“杨坚借着他是皇后父亲的权势,挟持幼主,作威作福,篡夺行迹连行路的人都看得清楚,我与宇文皇族有外甥与舅父的情谊,身兼将相,先帝把我安置在此,本来就是要我负起安定国家、扶持倾危的重大责任,我今天特别集结忠义勇敢之士,救国救民,各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