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北齐立国(2 / 2)

这一任命的颁布也意味着把高澄的死讯,以官方口吻加以宣扬,世人终于不必再胡乱猜测了。

当上齐王不久,高洋的机要秘书高德政就力劝高洋称帝,高洋也有这想法,便找到母亲娄昭君,声称特级国务官徐之才和北平郡长宋景业,都精通预言书,认为本年适宜行禅让之事,询问母亲对此事的看法。

娄昭君当即没好气地回说:“你爹像一条龙,你哥像一条虎,还不敢妄想当皇帝,一辈子都面向北方称臣,你是什么人,竟想做舜禹的事!”

高洋不以为意,回去把话转达给徐之才,徐之才说:“正因大家都认为你不如父兄,所以才最好早早高升尊位。”

高洋深以为然,暗中铸铜像占卜,铜像竟一铸便成,于是更加坚定信心,但总是要有人支持才能行得通,便让开府仪同三司段韶,去问肆州督导官斛律金的意思。

斛律金火速赶到晋阳拜见高洋,坚决反对行篡位之事,并表示凡是煽动此事的人都该杀。

斛律金是东魏大将,国内威望颇高,听他这样说,高洋十分气馁,但还是不肯轻言放弃,又找到当权的重要人物,在娄昭君面前举行最高会议,讨论是否改朝换代,娄昭君仍旧不支持,当众说:“我儿性情软弱直爽,不会有这种想法,定是高德政喜欢惹祸,才教他这么做。”

其他人也清一色地表示反对,这让高洋大为苦恼,再让高德政到邺城察看高级官员们的意见。

高德政还没回来,高洋已迫不及待,率大军向东前进到平都城,再召集高级军事会议,秘书长杜弼说:“关西是我们的大敌,如果接受皇帝禅让,恐怕他们挟持天子,自称正义之师,大军出征,大王如何应对?”

徐之才说:“宇文家与大王争夺天下,他也想做大王想做的事,即便他再倔强,也不过追随大王背后当皇帝而已。”

杜弼无话可说,其他将领则仍旧沉默以对,但大家脸上的表情其实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同意。

高德政到邺城后,暗示高官劝进,结果没有人反应,倒是司马子如反应激烈,连夜去找高洋,当面劝阻他说:“接管政府的大事,绝不可施行!”

高洋忍不住在心里做起假设,如果今天准备篡位的人是大哥高澄,大家的态度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不管是军队还是政府,甚至自己的母亲全都不支持自己篡位,高洋彻底寒了心,只得重返晋阳。

徐之才和宋景业等人既已提出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就注定不敢回头,因为一旦回头,当朝的官员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再三给高洋加持信心,促成此事。

几次三番之后,高洋重新兴奋起来,再度从晋阳出发,打定主意就算所有人都反对,他也要完成此事。

专制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此,只要决策人下定决心,改朝换代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5月6日,元善见擢升高洋当相国,总管百官,加授九锡。

高洋事先让司马子如和杜弼乘驿马车进入邺城察看人心反应,大家既知大势如此,当然没有人公开反对,高洋这才放心,很快也抵达邺城,并于当天征调民工携带土木工具在南城集合。

高隆之不知他安的什么心,问高洋:“集结他们干什么?”

高洋当场拉下脸,冷冰冰地说:“我自有我的事,你为什么问,是不是想灭族?”

高隆之大惊失色,急忙道歉告辞,心想当初那个傻小子可是一去不复返了。

圆形神坛建成之后,邺城的官员终于意识到改朝换代的大事即将发生。

5月8日,最高监察长潘乐、总监察长张亮、宫廷侍从长赵彦深,联合请求入宫朝见。

元善见在昭阳殿接见三人,张亮说:“五行运转,有开始就有终结,齐王神圣美德,万方归附景仰,希望陛下效法尧舜。”

元善见严肃地说:“关于皇位,我很久以来都在推让,现在自当避位,但尚需要撰写诏书。”

总监督长杨愔把先好的诏书呈递上来,元善见签字后,问:“把我安置在哪里?”

杨愔说:“北城另外有一个宾馆。”

元善见于是走下宝座,徒步走到东厢,背诵起范晔所著《后汉书》中关于汉献帝刘协的片段:“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亡国的悲凉意味在空气中发酵起来。

主管官员请他立刻动身,元善见悲愤地说:“古人对旧发簪和破木屐都有恋恋不舍之情,我打算与六官嫔妃当面告别,是否可以?”

高隆之赶紧安抚他说:“今日之天下,仍是陛下的天下,何况六宫嫔妃。”

元善见于是步行入宫,与大小老婆一一道别,宫中瞬间哭成一片。

元善见到了北城,暂时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派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彭城王元韶,把玉玺送给齐王高洋,同时意味着东魏政权终结。

5月10日,22岁的高洋在邺城南郊称帝,北齐政权就此建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