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二虎现身(2 / 2)

时任西江保安司令官、高要郡长的陈霸先,奉命率精锐三千人,一举平定叛乱,斩杜天合,俘虏杜僧明和周文育,因这二人勇猛无比,留下当自己的带兵官。杜周二人后来为陈霸先立下不少功劳,成了陈霸先集团的核心人物。

经过广州这番折腾,交州变民首领李贲也低调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政府军再也没有出动的意思,于是重新活跃起来。

544年正月,李贲登极称帝,改年号为大德。

当初逼着别人镇压叛乱的萧映和萧咨,此时却怂了下来,不敢再有所行动,放任李贲做大,消息传到建康,一向无心俗事的萧衍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令派交州督导官杨螵,攻击变民李贲,让定州督导官萧勃,在西江与杨螵会师。

陈霸先因为之前的小功,也被萧衍记住了,特别指示用陈霸先作杨螵的军政官,提拔他为直閤将军。

萧勃知道士卒恐惧远征,他自己更是厌恶,所以使出浑身解数劝阻杨螵,杨螵也不喜欢打仗,便召集军事会议,询问各将领的意见,陈霸先说:“李贲叛乱,本是皇族激起的,使几个州连续多年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定州萧公只顾眼前苟且偷安,不为国家着想,将军奉命讨伐叛徒,应不管生死,全力以赴,怎么可以逗留不动,助长敌人气焰,打击自己士气。”

杨螵也不好再退缩,于是让陈霸先当前锋,前往讨伐李贲。

李贲虽称皇帝,率领的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在政府正规军面前,没有丝毫招架之力,三万人马连战连败,不得不逃往嘉宁城固守。

此时已是545年下半年,陈霸先带人包围嘉宁城,攻城失利的情况下,暂时与李贲形成僵持的局面。

546年正月,杨螵主力大军赶到,与陈霸先联手攻破城池,李贲仓惶逃奔新昌的獠族部落。

杨螵等人以为他就此消失了,想不到半年之后,李贲率军二万人,从獠族部落中出来,进驻典澈湖,大量建造船舰,塞满湖面,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政府军士卒多数心存畏惧,逗留湖口,不敢前进,陈霸先对各将领说:“我们的军队出征已久,士气低落,官兵疲惫,而且一支孤军,没有后援,深入敌人心脏,只要打一次败仗,就难以生还。现在正好趁他们奔波不定,军心还不稳固,蛮族军队不过一群乌鸦,容易摧毁消灭,我们正该同生共死,全力出战,无缘故无故地停在这里,大好时机将一去不返。”

各将领默不作声,并没有提起多少勇气,而就在当晚,苏历江江水暴涨,咆哮着灌入典澈湖中,将士们大为欢喜,于是利用急流发动攻击,李贲再度大败,重新逃回屈獠洞。

从此之后,李贲再也没能走出来,不久在当地病逝,其后人也曾几度骚扰萧梁,但只是小打小闹,无关痛痒。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但真正最好的时代,是一定没有英雄的。因为每次英雄问世,都意味着当下的时代即将发生剧变,而且多数是不良变化。

站在后来者的立场来观察这段历史,当王僧辩和陈霸先开始活跃在历史前台,意味着萧梁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546年,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已是83岁高龄,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算得上一项奇迹,很少有皇帝能如此长寿。长寿固然是有福气的象征,但萧衍既是皇帝,便有个继承人的问题,儿子们都是中年人了,眼巴巴地望着父亲的位子,各怀鬼胎,因他们确信萧衍总不能真的长命百岁,相信不出几年便会驾鹤而去。

太子萧纲并不算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的好几个兄弟都手握重兵,执掌要职,真等萧衍去世,国家归属问题必定十分棘手。

国人其实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可惜包括萧衍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真正引发国家大乱的却并不是那几个皇子,却是萧衍自己,而大乱也并非在他死后才酿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