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孝武之治(2 / 2)

刘骏能如此从容应对此事,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王玄谟已经年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他知道王玄谟没有谋逆的资本。

竟陵王刘诞就不一样了,他为人宽厚、文质彬彬,又在讨伐刘劭的战役和讨伐刘义宣的战役中,都建有大功,在朝野之间颇得人心,集结很多有才能和勇力的人,并收藏许多精良武器。

而刘骏在深宫中荒淫无道,不论亲疏尊卑,只要对方有些许美貌,就毅然宠幸之,包括堂妹甚至亲娘。

两人对比明显,刘骏也心知肚明,因此对这个弟弟十分忌惮,不希望他留在中央,之前让他出镇京口,后来仍嫌京口离建康太近,又调他到广陵,而让心腹刘延孙镇守京口以防之。

8月27日,时任最高监察长、南徐州督导官的刘诞,被调任南兖州督导官,太子宫总管刘延孙接任南徐州。

当年刘裕曾留下遗言,因为京口是重要的军事基地,距离建康更是只有六十公里,除非皇家近亲,不准镇守。

刘延孙虽与刘裕是同宗,但刘裕是彭城支派,刘延孙是莒县支派,两家从未谈论血缘关系,刘骏不敢违背祖上的教诲,可又想起用心腹,于是下诏与刘延孙合为一族,使各亲王与刘延孙排列辈份和长幼。

庶族出身的刘延孙哪能料到自己有这等际遇,稀里糊涂地成了皇亲国戚了。

刘骏对自己的心腹还是很慷慨的。

但对其余朝臣就显得吝啬许多,一个文官部,同时设立两个部长,

让司法部长谢庄和财政部长顾觊之,分别担任,同时又撤除了政府国防部。

当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强化皇帝的权力,加强对下属的统治。

文官部长掌管全天下的知识分子上进之路,位高权重,刘骏加设一个部长,分散了文官部首长的职权,对朝臣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也让其权威变得更加凛然不可侵犯。

然而实际效果如何呢?

两晋时期,散骑侍从官受到天下人的重视,与高级咨询官并列,后来职掌散乱,工作清闲,担任这项官职的人,也逐渐无足轻重。刘骏在加设文官部长的同时,打算提高散骑侍从官的地位,用以相互制衡,于是任用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临海郡长孔觊和宰相秘书长王彧担任。

高级咨询官蔡兴宗当时就对身边的人说:“文官部权大,散骑侍从官清闲,仅改变人选,而不加强实权,即令是君主要提高它的地位,人心却难以改变。”

不久散骑侍从官的地位再度降低,文官部的尊贵,与以前没有差别,刘骏的如意算盘算是打空了。

和这些人比起来,最惨的还属王僧达。

立法院总法长王僧达富有文采,刘骏初登帝位时,擢升他为中央政府副行政长官,地位还在在颜竣和刘延孙之上。

但王僧达过于相信眼前的顺境,天真的以为自己真的无人能比了,过不多久就能高升宰相。可是过了许久,刘骏只把他调任护军将军。

王僧达心里不大痛快,几次上疏请求外调,刘骏也不大高兴,于是把他逐渐降级,五年之内,贬调七次。

高傲自负的王僧达哪里受得了这种遭遇,化悲愤为力量,把心中所感诉诸文字,对朝政多有嘲讽之意。

刘骏终于不堪忍受,把王僧达列入了自己的黑名单,只待火药引线被点燃,立刻就能炸掉。

正巧皇太后路惠男的侄子去拜访王僧达,不把自己当外人,直接坐在他的床上,王僧达事后竟把床直接扔掉,这可惹恼了路惠男。

只因路惠男的哥哥曾当过王家的马夫,所以王僧达瞧不起他的儿子,可是时过境迁,这个儿子已不是马夫的儿子那么简单,路惠男坚决要处死王僧达,刘骏于是借机诬称王僧谋反,于458年8月15日,着最高法院逮捕王僧达,让他自杀。

王僧达是王僧虔的堂哥,还是文学大师刘义庆的女婿,琅邪王氏的背景和皇亲国戚的身份,到底也不能抵挡其作死的本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