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范晔之死(1 / 2)

 范晔被孔熙先带到了沟里,终于再分辨不清黑白曲直,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身为《后汉书》的作者,东汉那么多宫廷内外的勾心斗角,范晔如数家珍,说起来还是有一定政治能力的,遗憾的是遇到了孔熙先,不幸堕入迷局之中。

范晔刚出道时,担任过刘义康的王府助理官,因特例独行,目无尊卑,触怒了刘义康,而遭贬谪。

所以当孔熙先说要尊奉刘义康时,范晔其实是不为所动的,但当提到敏感的家族问题,范晔到底精神失守了。

谢综的父亲谢述,也就是范晔的姐夫,深受刘义康的厚待,谢述的弟弟谢约,还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甚至在刘义康倒台之后,还担任刘义康的机要军事参议官。

孔熙先与刘义康秘密取得联系之后,刘义康死灰般的内心瞬间就有了生机,让谢综从豫章返回建康,传达了对范晔的歉意,希望消除昔日的不愉快,同心协力地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范晔想到朝中诸臣的嘴脸,心下一横,反就反!

大将军府秘书长仲承祖,建康市长徐湛之,道士法略,尼姑法静,法静的妹夫、禁卫军军官许曜,都和刘义康的关系不错,先后加入进来,于是一场政变悄然酝酿起来。

孔熙先是个十足的愤青,暗中让人调查平时不喜欢的人,列了一个黑名单,准备夺得大权后,全部进行诛杀。

为了师出有名,孔熙先还让弟弟孔休先撰写了起事当天用的文告,宣称:“叛徒赵伯符(时任领军将军,是刘义隆的表叔),罪大恶极,率军冒犯皇上,大祸延及储君,徐湛之和范晔,不顾性命危险,挥刀奋战,斩赵伯符和他的党羽,现在派护军将军臧质,携带皇帝印信,前往迎接彭城王登极。”

这是典型的拉虎皮作大旗,孔熙先只是个小人物,但把这几位推到前台,影响力可就大多了。

徐湛之和臧质都是皇亲国戚,范晔则是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

但为了谨慎起见,孔熙先认为这种事必须要以刘义康的名义才更有号召力,于是让范晔模仿刘义康的笔迹,给徐湛之写了封信,信中说是要让他肃清皇帝左右的恶人。与事人等,都以这封信宣示立场,以免误伤和走露风声。

谁又能料到看似缜密的计划,最后会崩溃的那样快。

445年9月16日,刘义隆在武帐冈(建康广莫门外的宣武场)摆下筵席,为衡阳王刘义季饯行。

离开皇宫时,刘义隆吩咐儿子们不要吃饭,等到武帐冈参加宴会时再一起进餐,可是宴会布置得有点繁琐,下午两三点钟了,还没有开饭,皇子们无不饿得肚子咕咕叫。

刘义隆借机对他们说:“你们从小就生在富足家庭,看不见人民的贫困,现在让你们感受一下饥饿的痛苦,才知道节约俭朴,爱惜物力。”

但大家也就听听笑笑罢了,只是晚吃会饭而已,谁能想那么深远?

刘义隆尴尬地进行失败的家庭教育时,许曜就站在旁边担任侍卫,把佩刀微微拔出刀鞘,向远处的范晔使个眼色,示意他把握此时的机会,立刻行动。

可是范晔本不是真心造反,看着刘义隆与儿子们其乐融融的场面,如何肯下手,而且他也不是身材健硕的型男,只是个五短身材的猥琐大叔,亲身涉险也是办不到的。

许曜当然也不敢做出头鸟,如果真的要为刘义康殉道,也不必示意范晔,直接自己动手岂不更方便。

时间过得很快,宴会结束之后,徐湛之已获悉了许曜的动作,担心消息已经泄露,索性把所有阴谋和盘托出,提早与孔熙先他们划清界线。

刘义隆听完有些将信将疑,让徐湛之搜集证据,徐湛之便把政变文告和参加的名单,一一呈报,刘义隆瞬间火冒三丈,让有关单位彻查此事。

当天夜里,范晔就被传唤入宫,软禁在藩属事务部。

孔熙先兄弟则直接被捕入狱,在一番逼问下,他们对罪行供认不讳,并指认范晔是背后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