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崔浩献计(1 / 2)

 王仲德的军事行动规模并不大,但意义深远,起码表明了刘宋的态度,而刘义隆不久便趁着北魏使节返国的机会,还特别带口信给拓跋焘,这样说道:“你应该赶快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归还,如果执意不肯,我们的将军只好竭尽全力!”

拓跋焘听到这项报告,不禁失声大笑,对高级官员说:“这个龟鳖小儿,他自顾尚且不暇,还能有什么作为!但如果不先消灭蠕蠕,难免会腹背受敌,那可不是良策,我决定趁着南方还没什么威胁的时候,先进行北伐。”

但官员们几乎一致表示反对,只有崔浩支持。

拓跋焘于是让崔浩与其他官员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最终当然是能言善辩的崔浩胜出。

但三公部长级官员都对崔浩颇有微词,有人就当面抱怨说:“南方盗寇在我们背后虎视眈眈,把他们抛在一旁,却去北伐,如果蠕蠕再像从前那样逃得无影无踪,我们大军前进没有收获,后方又有强大的盗寇,那将怎么办?”

蠕蠕是拓跋焘给柔然起的外号,拓跋焘很擅长这种事,他还给赫连勃**过一个赫连屈孑的称号,都是贬义词。

崔浩有皇帝撑腰,当然没有露怯,面对群臣的质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各个击破,详细解释了北伐的成功条件和势在必行:“如果不能先攻破蠕蠕,就没有能力处理南方的盗寇!

他们自从得知咱们攻克统万,已经开始恐惧,所以扬言出动军队,保卫淮河以北的疆土,但我敢保证我们北伐凯旋的时候,他们连动静都不会有。

而且他们是步兵,我们是骑兵,他们能北上,我们也能南下,他们已累得要死,我们却没有多大疲惫。何况南北风俗迥异,我们即便把黄河以南让给他们,他们也守不住,当年刘裕何其威风,留下爱子镇守长安,配属优秀将领和精良部队数万人,最后仍落得个全军覆没,民间哭号之声,今天仍未平息。现在的刘主隆,无论君臣,都不能和刘裕时代相比,而我们的皇上英明神武,我们的部队人强马壮,他们如果攻击,就像小牛小马搏斗虎狼一样,有什么可畏惧!

蠕蠕的情形则不同,仗恃距离遥远,一直认为我们没有力量控制他们,所以防备早已松懈,夏天把部众解散,到各处逐水放牧,秋季以后才重新集结,背后是寒冷荒原,所以经常南下到温暖地事实掠夺,而今正是他们毫无防备的时候,一看到飞扬尘沙,就会大为震骇,四散而逃,但很快就能重新聚集,我们可以将其一举歼灭!

短时间的辛劳换来长久和平,机会何其难得!

最大的忧虑是皇上没有这种决心,既有这种决心,为何要加以阻挠?”

群臣顿时默然以对,拓跋焘大为欢喜,正式下达了北伐的命令,在平城召开了隆重的战前动员大会。

崔浩的师傅寇谦之,事后问崔浩:“真的能制服蠕蠕吗?”

崔浩胸有成竹地说:“一定可以!但只恐怕将领们目光如豆,没有远见,顾虑太多,不肯乘胜追击,沈入敌土,以致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4月29日,拓跋焘让北平王长孙嵩和广陵公楼伏连,负责留守京师,然后向东取道黑山,派平阳王长孙翰,从西方直指大娥山,约定在柔然的王庭会师。

柔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也不是完全游牧了,学着南方的政权尝试建立了临时性的都城,也即王庭。

但这个都城显然比不了平城、建康,不但规模小,而且防御能力也低得多。

5月16日,拓跋焘推进到漠南,下令全军抛弃辎重,然后亲率轻骑兵,各配备一匹副马,向柔然发起突袭。

郁久闾大檀果真没有戒备,人民满布原野,正在安静地放牧,突然发现敌军,惊慌之下四散而逃,大檀也焚毁房屋,向西逃去。

大檀的弟弟郁久闾匹黎先,奉命防守东方疆土,听说魏军入侵,于是领兵西上,准备和大檀会师御敌,中途却和长孙嵩遭遇,大败而回,酋长、总监等高级官员数百人遇害。

而大檀逃亡后,柔然各部落四分五裂,纷纷躲到荒山深谷,家畜在原野散布,也没人敢出来照顾。

拓跋焘派军队展开四处搜索,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俘虏斩杀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