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赫连勃勃(1 / 2)

 秃发家族的选择是明智的,北凉固然是凉州的老大,但也仅此而已,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并没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反观北魏,雄居关东的中原大地,部落众多,人丁兴旺,资源丰富,而且国君也足够雄才大略,总揽全局,前景一片大好。

拓跋嗣即位之后,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所以并没有急于攻打中国境内的其他政权,而是着手国内的各项建设,偶尔感觉士兵需要磨练了,就北上讨伐柔然,往往大获全胜,而且还能俘获许多补给。

早在拓跋珪时代的后期,内政松弛,法纪混乱,各郡县的土豪劣绅,多数已成为人民的祸害,拓跋嗣即位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改这些问题。

刚开始,拓跋嗣颁布了措辞温和的诏书,希望能让那些人回心转意,但发现并无效果,只得强行征调他们集中京师,进行统一整治。

土豪劣绅们依恋故土,不愿意迁移,郡县长又受命强迫执行调令,于是有许多年轻的大小伙子和无赖地痞,纷纷选择逃亡,到山窝草泽之中相聚,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成为地方上的一大毒瘤。

拓跋嗣对此表示不解,召见八公,共同研究应对办法,向他们请教说:“我的本意是为人民除害,而郡县长不但不能安抚,反而制造更大的混乱,如今违法犯罪的人越来越多,不可能全都加以诛杀,我打算颁布大赦令,使他们安心,怎么样?”

元城侯拓跋屈说:“人民抗命逃亡,去当强盗,不治罪却赦免,是在上者反向在下者低头,不如诛杀首恶,而只赦免附和的余党份子。”

白马侯崔宏说:“圣明的君王统御人民,主要任务是使人民安定,而不是与人民较量胜负,赦免虽不是正道,但可以缓和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如果国家已表明诚意,赦免了他们,但他们仍不肯放下武器,那时再诛杀不晚。”

其他人的观点也不外乎这两种,拓跋嗣最终同意了崔宏的提议,于410年2月1日,派将军于栗单,率一万人,讨伐抗拒赦免令的人,所到之处,全都平定。

新皇帝的首秀不能说多么辉煌灿烂,但还是很有成效的。

随着内政趋于稳定,拓跋嗣终于可以放手让南平公长孙嵩北上讨伐柔然了。

不过这次远征的消息被柔然汗国提前获悉,长孙嵩一路挺进到瀚海沙漠之北,却并没有发现敌人,猛然意识到中了敌人的埋伏,于是紧急班师撤退。

柔然军从四面八方展开追击,最终把长孙嵩包围在牛川。

5月21日,拓跋嗣得到飞马快报,立刻亲率大军前往解救长孙嵩,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畏惧拓跋嗣的威名,急忙撤军,中途不幸逝世。

郁久闾社仑的儿子郁久闾度拔年纪还小,部众便拥护其弟郁久闾斛律,称蔼豆盖可汗。

所谓穷寇莫追,拓跋嗣并没有继续穷追猛打,也班师返回。敌人正值大丧,自古就有哀兵必胜的说法,万一不幸落败,必将折在异国他乡。

第二天,拓跋嗣率军抵达参合陂,忽然心血来潮,准备晋谒金陵,便让山阳侯奚斤留守京师。

此番不战而屈人之兵,拓跋嗣总归还是很得意的,若是大军所到之处,敌人全都望风而逃,那该是何等荣耀。

理想这东西还是要有的,搞不好哪天就实现了。拓跋嗣的名字最终真的让北方各大政权都闻之色变,让长江以南也心存畏惧,远比其父的声望更加隆重。

即便如此,北魏也不能做到毫无风波,人非草木,岂能各安其职而不生恨。

就在拓跋嗣前往金陵的路上,昌黎王慕容伯儿就举兵谋反了。

慕容家族与拓跋家族,积怨已久,不管何时何地以何种名义挑起祸乱,似乎都能让世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