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姚兴之伤(1 / 2)

 西蜀亡国,对于后秦来说,当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姚兴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会竭尽全力阻挠晋军西上,等到国内外的危机解除之后,立即挥师南下,先吞西蜀,再伐东晋。

愿望总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总是不尽人意的。

胡夏建立之后,刘勃勃一直没有停止侵略后秦的疆土,让姚兴既恨且怒而又无可奈何。

西秦复国之后,乞伏乾归也没能和姚兴相处和谐,隔三岔五就大动干戈。

而除了这些外部危机,后秦内部也不平静。

越腐烂的食物越容易生蛆,越瘦弱的马匹,身上的毛越长,是因为恶劣的环境更易催生恶劣的效应,阴暗永远都与堕落关系亲密。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同样的道理。

后秦的外患长期得不到好转,内部就难免会出现问题。

广平公姚弼深受父亲姚兴的宠爱,担任雍州督导官,镇守安定,智囊姜纪不满地方上的辛苦,蛊惑姚弼结交姚兴左右的当权人物,以期调回朝廷。

姚弼本身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开始着手此事。

经过一番运作,姚兴果然征召姚弼回京,让他担任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高级咨询官、最高统帅。

姚弼到长安后,不断礼贤下士,竭力与朝中文武官员建立友谊,树立声誉,培植势力,以便压倒太子姚泓。

姚泓性情温顺,待人宽厚,喜欢艺术,也喜欢谈文作诗,但性格懦弱,身体多病,姚兴当初纠结了好长时间,才最终决定按照长幼的次序,立姚泓为太子,但自始至终,对他都不是真心喜爱。

姚弼也正是借着这一机会,才有献殷勤的路子可寻。

外患不止,内斗不息,后秦国内的有识之士多数已心灰意懒,再无报国热情,明知努力没有回报,就算撒手不管,也总是无可厚非的。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就算基础再差,只有有充足的人才,假以时日,也能小有成绩。

姚兴即位之初,还是很看重国家的人才建设,对父亲姚苌时代的一批重臣,尤为信赖,还在国内大批提拔后起之秀,为后秦的繁荣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力的稳步增强,姚兴渐渐懈怠,转而流连佛寺庙宇,也没了危机意识,纵容了恶徒的猖獗,终于酿成大祸。

当外患日趋严重,想要一门心思修补内政,也是不可能的了,首先精力不够,再者心态也难以保持。

所以姚兴终于无力扭转颓势,只能无奈地看着外患与内祸同时并进,逐步吞噬后秦的国家基础。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后秦昌盛时,自然有许多人从四八方赶赴长安,想要发光发热,光宗耀祖,因为他们可以预见后秦的美好明天;后秦国力日益衰微,国内许多人当然又不免叛离,因为他们发现,继续跟着姚兴,根本已看不到未来。

说人心险恶也好,说时势使然也罢,摆在面前的现实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