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力排众议(1 / 2)

 慕容垂的一番话,终于让苻坚下定决心,就算满朝文武都不支持,他也要执意挥师南下,等到占领建康城,再坐等群臣打脸。

虽然指挥过数场大型战役,也灭了好几个国家,但此次的计划,让苻坚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一来是因为朝中意见相左者再多,二来东晋也确实是一般意义上的正统王朝,远比征服鲜卑人和匈奴人的政权更有成就感,所以他的全部精神都被这个计划吸引,兴奋地每晚睡到半夜就惊醒。

苻融还是不放弃游说,找机会再度向苻坚进言:“古人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失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以来,滥用兵力,永不停息地发动战争,没有不灭亡的,更何况我们事实上也是戎狄族,他们虽然弱小,却是一脉相传的正统,历来就没有反客为主的先例,稍有不慎,连既有的成就也可能毁于一旦,不可不察啊!”

苻坚自然还是不会接受,反驳他:“帝王宝座的传递,难道有一定的轨道不成?还不是只看谁有恩德,便是天意正统,刘禅难道不是蜀汉王朝皇家的后裔,最后还不是被曹魏消灭,你所以不如我,正是你缺乏通情达变的能力,不知道多方思考。”

苻融几次碰壁,终于不再多说什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见机行事了。

苻坚对佛教和尚道安,一向敬重,文武官员都请道安找机会劝说苻坚,道安是正经和尚,本就看不惯杀戮,所以欣然接受这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382年11月,苻坚邀请道安同坐御车,在东御花园游览观赏,行至半道,苻坚得意地说:“我就要跟你南游吴越,泛舟长江,前往沧溟大海,岂不是天下乐事!”

道安意识到机会已到,慢条斯理地回说:“陛下上应天心,下统尘世,位居中原,控制四方,足够上比尧舜,何必冒着风吹雨打,去经营远方?而且东南地势低凹潮湿,瘴气严重,姚重华南游而死,姒文命也一去未返,怎么值得劳动圣驾?”

苻坚不以为然:“上天降下那么多人,给他们遴选君王,接受文武百官的管理,我怎么敢害怕辛苦,而使江南一小块地方,单单受不到上天的恩德?假如你的话是真理,岂不是自古以来,帝王们都不从事战争了?”

道安一时无法辩解,退一步说:“就算陛下一定要出征的话,也应该留在洛阳,派使臣把文告送到江南,再让各将领统军继进,先礼后兵,他们势将叩头称臣,陛下何须亲自渡河过江?”

然而苻坚固然不肯放过亲自见证东晋覆灭的机会,所以拒不接受。

官员们便又找到了苻坚宠爱的张夫人,希望让她好好劝劝丈夫,张夫人于是借机进言:“我曾听说,无论天地养育万物,或是圣明君王治理天下,都要顺着自然趋势,所以一定会成功,没有可以激发的因素,难免归于失败,而今无论朝廷官员还是市井小民,都认为不可以进攻晋国,只陛下一人专断独行,我不知道你顺应什么?自秋冬以来,家家户户,夜半鸡鸣,群犬哀吠,战马也不时惊惶嘶叫,军械库的武器,没有人动,却发出怪声,这都是不宜出军的预兆,请陛下三思而行。”

苻坚很不高兴,沉声说道:“军国大事,女人不应该过问。”

接着苻坚的小儿子、中山公苻诜,也呈上自己见解:“国家的兴盛和败亡,完全在于对贤能人才的态度,阳平公是我们最重要的智囊,陛下却不听他的意见,晋国有谢安和桓冲,陛下却对他们攻击,我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