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瓜分汉赵(1 / 2)

 靳准的直觉很灵,就在他动身南下之前,刘曜和石勒就已率大军前来讨伐。

318年10月,石勒的五万精兵暂屯襄陵,刘曜则率队进抵赤壁。

两军虽都声势浩大,但刘曜毕竟是皇族血统,多数官员争相依附。平阳的太保呼延晏就当机立断逃出城去,直接投奔刘曜,并和皇家师傅朱纪一同劝他称帝,以主持汉赵大局。

匈奴人似乎没那么讲究谦让,刘曜很听劝地登极称帝,改年号为光初,然后大赦天下,并特别备注,靳准一家不在大赦的范围。

接下来的流程就和晋王朝没什么区别了,都是进行封赏。朱纪担任宰相,呼延晏兼任最高监察长,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范隆以下的官员,全都恢复原来的官职爵位。

石勒自然也少不了好处,而且他获得的封赏最多,被升为最高指挥官、兼最高统帅,加九锡,增加十郡的采邑,并晋爵为赵公。

然而石勒本人显然并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他的目标在更高的地方。两人虽然同时出兵,可最终让刘曜抢了先,石勒对此有心理准备,毕竟人家是皇族,难免会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追随。出身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带来一切,它更多的是在你爬山的时候送你一双精美的鞋子,但能否爬到山顶可不是因为一双鞋决定的,只要意志顽强,光脚照样也可以上山。

石勒就是一个典型的赤脚登山者。

而且他很快就要到达山顶了。

面对两面的大军压境,靳准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变得更加沉着坚毅。刘曜与石勒虽然名义上共同保卫汉赵政权,但实际处于水火难容的地步,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尤其在刘曜称帝之后,二人矛盾更是日益激化,靳准于是想来个火上浇油,让这对貌合神离的搭档彻底变成针锋相对的敌人。只要他们起了争执,靳准自然也能险中求生,至少可以钻空子乘机南下。

因为刘曜已然称帝,身份非同小可,靳准只能选石勒作为突破口。

很快石勒就接到了平阳政府高级咨询官卜泰的求见,卜泰把皇帝的御用的车轿、衣服,全都带了过去,请求和解。

石勒当然很高兴,让人把卜泰送往刘曜的驻地,并转达了平阳城百姓的意向。

刘曜心里虽然恼恨但还是耐心地劝卜泰:“先帝末年实在伦常大乱,最高监察长实行伊尹、霍光的权宜措施,这才让我因此得到皇位,应该是天大功劳,如果早一天迎接大驾,我还要把国家大事全都委托给他,岂止免死而已,你代表我的进城宣布这个心意。”

然而靳准又不是傻子,这种糊弄人的话是怎么也不会信的,索性哪一方都不理会,静候变化。

遗憾的是靳准周围却有不少人信了刘曜的话,他们认定投降便得荣华富贵,死守则注定身首异处,于是暗中把屠刀伸向了靳准。

12月,左车骑将军乔泰和右车骑将军王腾,联合首都卫戍司令官靳康等人,突入靳准的房间,不容分说就砍下了他的头,然后推举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靳明当领袖,仍旧派卜泰带着六颗皇帝印信,向刘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