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东晋立国(1 / 2)

 长安失陷,皇帝投降,消息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建康。

司马睿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庆幸自己终于等到了正式接掌国家大权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正视为国家雪耻的大任。接掌大权固然开心,可是真要因此领军北伐,那却是怎么都不乐意的,眼看两任皇帝都被匈奴人捉了去,他能有多大能耐来逆转乾坤。

可是南方群臣和百姓的呼声很高,一定要北上剿灭匈奴贼人,这么大的压力下,司马睿也不好认怂,至少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怂,于是他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很快大军出动了,司马睿亲自坐镇,并传令全国各地在约定时间集结,共同讨伐汉赵。

晋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一路越过长江黄河,直抵平阳城外,大家众志成城、气势汹汹,很快攻破城池,并生擒皇帝刘聪,接着斩杀石勒,北方鲜卑纷纷跪服,司马家终于再次平定全国。

然而,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就在司马睿将要离开建康的时候,负责运输粮草的后勤司令官淳于伯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粮车的轮子竟然都坏了,而且不止一辆车,全部都不能正常运转。这样的话,粮草队跟不上大部队,前线的战士吃不上饭,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司马睿非常恼火,下令将淳于伯斩首示众,并向王导投以赞许的微笑。

运粮司令官都死了,大军很难顺利前进,于是三军将士装备齐全溜达一圈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岗位上驻守。

王导的把戏没能瞒过所有人。他事先让人搞坏了车轮,使得粮草不能如期到达,然后让淳于伯稀里糊涂地成了巨大的炮灰。但这中间存在两个很大的漏洞,首先是运辆车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成批地坏掉,其次淳于伯并非有意拖延行军时间,虽有过错,却罪不至死。

终于有官员站出来向司马睿抗议了,副丞相刘隗针锋相对地质疑司马睿,并让他对百姓有个交待,司马睿一时尴尬难以自持。王导唯恐引发变乱,赶紧公开上书,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自愿接受降职处分,然后把舆论焦点引到错杀淳于伯这件事上,而对背后发生的那些进行刻意隐瞒。

官员们为保仕途,自然不会跟司马睿和王导对着干,百姓则没什么分辨能力,随便舆论怎么引导就怎么相信,于是这项丑闻就这么渐渐随风而逝。

最后的结果是,王导当然没有因此降职,司马睿则在民间赢得了忠贞的好名声。而副丞相刘隗终于成了琅邪王氏的大仇人,但因他在南方德高望重,王导等人一时倒也无法将其扳倒,而到后来王氏族人功高震主,司马睿则利用他与王氏相制衡,虽然效果不是很显著,总是让他迎来了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