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意难从嫪毐登场唯恐天难托凤女下(1 / 2)

 吕文走了两步:“叔父刚才说过,相士曾说‘根英,贵不可言’,既然可贵不可言,那么名中带‘凤’更为适合!”

吕文在旁边竹简上刻下一个字,吕不韦一看,心里大悦:“妙,就这个,‘凤’太招摇,这个字正好,文儿果然是大才!”

“不敢不敢!”

“岁数也要改,至少要小几岁!”吕不韦补充道。

“是!”吕文很清楚,叔父的意思是小几岁,这样就不可能是咸阳出生的了,跟吕不韦更没有什么关系了。

吕不韦对于自己这个侄儿极其满意,这些天观察,他满腹经纶,而且做事细心可靠,只是可惜了。

“侄儿先告辞!”

“不在一天两天,你可以好好准备!”

“是!”

吕文走出房门,那一瞬间眼中露出恨色,心里道:“你让我没有机会扬名立万、出人头地,就算你派人保护根英,那么想要根英成东方大国王后?呵呵,做梦,有机会我就将你闺女嫁给地痞无赖!”

郑国渠开工以来,近两年来,秦王政除了早朝,下朝之后的学习,其他所有时间都耗在郑国渠的工地里,隐姓埋名,如同郑国的贴身护卫,对于秦王政来说,这是自己继任秦王以来第一件重大的事情,得到了母后、仲父还有秦国王室的支持,所以一直对于建渠倍加关心,当然其他事情他们也不会让小秦王政去管理,毕竟他太小了,还远远没有到亲政的时候,各方面都在巩固自己的实力,都在朝堂上尽力争取,秦王政对此也无可奈何。

对于秦王天天来工地,郑国也无可奈何,那毕竟是支持自己的秦王,自己没有他的支持会寸步难行,虽然他还是只是朝堂上的象征,可是,一个象征,当初就是这个象征鼎力支持,秦国才会出动近三十万的人力来建渠,三十万人力,也要运输粮草,至少二十万人力,加起来也有五十万之众,虽然远不如长平之战的人数,但毕竟需要十多年,而长平之战前后只有三年而已,而且前期也只是二十万兵力而已,实际上算起来,实际上花的资源未必比长平之战更少,应该说更多,这是自己来之前就知道的,这就是韩王和张平相邦的疲秦之策,一个相当于长平之战的疲秦之策。

但也是资敌之策,一旦完成这渠,秦国实力大增,修养生息最多三、五载,秦国东出,那就是百万大军东出,那时候关东六国应该无人再可以阻拦了。

资敌还是疲秦之策最后就是看自己,因为韩王和张平的计策本来就是这渠永远完成不了,永远只差一步,只差一点点,将秦国上下的心心力耗尽,国力损耗,最后不得已放弃!

还有韩国的代价当然是自己,还有跟随自己来秦国的人,自己的弟子们,这是毫无疑问的,自己将和这渠一起消亡。

郑国心里一叹,本来自己不打算前来秦国,但是韩王和张平晓以大义……

郑国本来是被韩国灭掉的那个郑国的王室后人,郑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宣王的兄弟,周宣王将自己的兄弟友分封到郑地,为伯爵,史称郑伯友,郑伯友也就是郑国王室最早的祖先,为周王室司徒,后来谥号为郑桓公,也是这郑伯友让自己儿子(后来的郑武公掘突)将郑国移到富庶的新郑之地,在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保护周幽王而战死,郑武公带领郑**队与晋、秦等国打退犬戎,同时与晋秦两国护送周平王东迁,得到周平王的奖励,灭掉郐、虢、胡等国,郑庄公时代更是成就春秋小霸,而当今韩王的祖先是当年晋国曲沃武公的叔父,也就是晋国公室,而晋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兄弟,所以都是姬姓。

韩国灭郑,本来自己一族本来该恨韩国王室的,但是由于都是姬姓后人,随着时间推移,百年变化,也就罢了,自己都没跟下一代,自己的儿子们说起。

这次韩王和张平跟自己说,都是姬姓后人,应该互相帮助,天下共主周王室都被秦国灭了,姬姓失去了依托,所以姬姓应该抱团,互相帮忙,而且自己家族还在韩国,所以只能接受这任务。

可是水工的职责,治理河道,利国利民,后来少年秦王却如此对待自己,让自己如何能辜负他的期望?家族的期望;家族的安危,双重的折磨,让自己常常夜不能寐,实是自责之心,万千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