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灭倭之策(2 / 2)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0 字 4个月前

这里有被唐明皇赐予袈裟的观世音寺;有东渡扶桑的鉴真传经的戒坛院;有大唐灭亡百济后,百济遗民们建造的大野城;有用来培养公卿子弟成为官员的太宰学院;有供奉儒家先贤的孔庙;还有上一任太宰权帅菅原道真召开宴会的天满宫安乐寺......</p>

菅原道真被扶桑人称为学问之神,当年从中枢被贬谪到九州,担任太宰府权帅。权帅的意思就是权且暂时统帅。上面还有太宰府兵马总帅管着。所以他干脆也不理政务,经常在天满宫按照大陆的“曲水宴”、“七夕宴”、“残菊宴”等宴会形式,在天满宫安乐寺召开文艺活动,在宴席上,人们通常吟咏和歌与汉诗。道真被文人尊敬,很多贵族与武士都来拜见,天满宫安乐寺也成为文艺的圣地。</p>

菅原道真的威望太高,压过了兵马大帅,从此太宰府权帅变成了事实上的军事一把手。</p>

大江匡房在担任太宰府权帅之后,更是为自己的前任造势,每年开展天满宫神幸祭祀活动,带领700名官员、僧人、巫女组成的祈福队伍来纪念过世的菅原道真。</p>

这样的扶桑西都,我该怎么处理你呢?晁盖站在天守阁上,静静思索。</p>

正在思索间,有士兵来报,博多镇商业会馆的众多商人和在日华商前来觐见。</p>

“让他们进来吧。”</p>

博多镇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算是福冈城的城下町,居住有数万町民,也就是脱离耕种,又算不上武士和贵族的一群市民,以商人、手工业、伙计、顾工为主。而华商在当地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人口上千。他们在当地娶妻纳妾,经过与当地人进行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在商业上有了交往,还在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融合。</p>

“草民周良携扶桑商会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p>

众商人将准备好的贡品献上。</p>

长期定居博多的周良在扶桑生意做得很大,粮食、生铁、铜器、竹子、木材、漆器都有涉足,在当地有一些影响力。这次天朝突袭扶桑,这些商人却并不悲伤,因为丢失土地也是贵族们的事儿,跟他们地位低贱的商人有什么关系?反而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良机,十万汉军所需所求,得是多么大的商机啊,所以立刻求到了周良头上。</p>

周良之前作为宋人,在扶桑赚到了一些钱,但是仍然受人鄙视。后来通过建立寺庙、书院,从老家弄来几个老和尚,请来几位老夫子,这才引来那些公卿们的青睐,社会地位略有提升。但提升的也有限,他仍然被限制不准买田置地,只能在博多镇内租用房子,还得每年进贡一大笔钱作为那些公卿们庇护自己的保护费,想起来就憋气。</p>

现在汉军突然到来,让他惊喜交加。惊的是汉军舰队如此震撼登场,喜的是以后自己有了靠山,再也不必被扶桑人敲诈勒索,不必再年年向他们进贡。原本他们只是想要求见这支部队的主管。却没想到直接被带到了皇帝陛下面前。</p>

这位可不是扶桑天皇那种躲在小岛上自称皇帝的傀儡,而是实实在在统治万里疆土的大帝!让周良高喊万岁时声音都有些颤抖。</p>

“平身吧,你们前来所为何事?”</p>

其实以晁盖的身份,这些商人本没有资格觐见,但考虑到目前需要稳定人心,他便发挥亲民的特性,准备跟他们交流一下。</p>

扶桑商人不懂汉语,只能眼巴巴看着周良,周良连忙诚惶诚恐的将自己一行的来意介绍了一番。</p>

“哦?想要为我们大军提供粮草、药材、木材、大保健等服务么?”</p>

晁盖也不得不佩服这些扶桑商人的职业精神,这时候了还想要赚一笔钱,跟抗战时期的大阪师团有一拼了。</p>

晁盖刚刚兑换了一批物资,将福冈城内的府库堆的满满当当。但也不想打击这些商人的主观能动性,粮食和药材就算了,这两样太容易被下毒,还不容易分辨。但是这个大保健有点意思。</p>

晁盖干咳了一下道:“我们需要大量的木材,你们若有的话,我们全部收购。另外,我军有一些精米,你们若是愿意购买,也可以卖给你们十万石。”</p>

众商人起初听闻粮食和药材生意没法做,还有些遗憾。听说木材可以出售,他们心里稍安,这九州到处都是山林,只要有人,不愁没有木材;当他们听闻汉军竟然富裕到还有精米出售的时候,一方面感叹汉军物资之丰厚,一方面盘算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p>

在扶桑,大米产量很少,是只有公卿和富裕贵族才能吃的起的食物。一石精米价格大约是800文,十万石就是八万贯。八万贯对于中原巨富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现在的扶桑商人来说,却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巨款,是许多人一辈子的身价。赚取中间差价,他们就能大赚一笔。</p>

常言道:风浪越大鱼越贵,战争越久米越稀。</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