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2 / 2)

起床之后,朱祐樘还很高兴,一点都没有因为西北战报没来而产生焦虑。</p>

“跟午门的臣工说,让他们到文华殿,让膳房给他们准备一些早膳……也告知他们,今日的朝议或要持续到很晚,朕也不急着过去,等辰时之后朕再去。”</p>

朱祐樘听了张周的话,今日上午就会有战报传来。</p>

那也别搞什么早朝、午朝的,连在一块得了。</p>

自己好好休息了一场,也该休整一下,等战报差不多来了,带着战报去,或者是跟大臣一起等。</p>

“陛下,那您……”</p>

戴义也是刚爬起来,此时也有些睡眼惺忪,问询道。</p>

朱祐樘道:“朕先去给皇祖母请安,这几天都没去了。”</p>

戴义道:“陛下,昨日皇后也来过……”</p>

“皇后啊,这几天朕没时间看她,回头再说吧。”</p>

说着,朱祐樘让太监过来给他做一番整理,就要去坤宁宫。</p>

戴义提醒道:“太皇太后或还未起。”</p>

“不会的,皇祖母每天都起来很早,当初朕年少时,跟皇祖母同住,都是皇祖母催促朕起来学习……”</p>

朱祐樘提到这里,脸上还带着浓浓的亲情。</p>

……</p>

……</p>

文华殿。</p>

当天虽是朝议,却是移到文华殿,主要是因这里是平时皇帝给大臣赐宴的地方。</p>

太子当天并不会到文华殿来读书,而随后皇帝则会到来,与他们一同等候西北战报,并在前后做一些商议。</p>

众大臣刚到,宫里就给准备好案桌,早餐也开始往上端。</p>

皇宫的早膳也没有多特别,也不过是米粥、青菜之类的,能稍微见到一些荤腥,也会加鸡蛋等物,以保证这些大臣能有力气完成上午的朝议。</p>

“刘阁老,照理说,今日该有结论了吧?”</p>

左都御史闵珪,与几名言官一同过去,以好似请示的口吻对刘健道。</p>

刘健点头。</p>

一旁的谢迁道:“诸位,这是期望结果如何呢?”</p>

这话就带着调侃了。</p>

闵珪自然不能说期望王越大败,但王越赢,他也不觉得是什么好事。</p>

别人就算了,他闵珪先前参劾王越用兵方式不对,措辞激烈不说,还跟王越交恶,若是王越取得大捷,那他可就要丢脸了。</p>

所以从闵珪的角度来说,王越可以赢,但最好是惨胜,鞑靼人抢掠结束之后自行撤走也是不错的结果,总之……不能让王越舒服。</p>

前排正在吃饭的徐琼闻言回头往回看一眼道:“诸位,说句不中听的话,即便王威宁取胜,若未达到陛下的预期,只怕王威宁还是要担责的。昨日里已有多份急报传来,说是偏关等处,因为王威宁的撤兵,可是损失了不少的粮草、牲畜、兵器辎重等。”</p>

徐琼其实在提醒闵珪。</p>

不需要太悲观。</p>

就算王越赢了,咱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攻击他,说他用一场丢人的方式,完成一场胜利,不顾大明边军的利益和朝廷的开销用度,甚至不顾百姓死活……</p>

扣帽子嘛。</p>

谁不会?</p>

早饭还没吃完,萧敬匆忙而来,表明是来找刘健和马文升二人。</p>

随后二人在众人目视之下,被萧敬叫出去面授机宜一番,随后萧敬又走了。</p>

等刘健和马文升回到文华殿时,太监已在收拾桌上的碗筷。</p>

众人也都起身围拢过来。</p>

“尚未有结果,不过已得悉,王威宁在开战之前,做了一份简报,表明会在二月十三夜,带三千骑兵奇袭偏关,并言明在偏关内留有一千兵马的埋伏。”刘健道。</p>

谢迁道:“这是何等战术?鞑靼城内驻军几何?”</p>

刘健叹道:“尚且不明,估计至少万数以上。”</p>

听了刘健的话,在场议论开了。</p>

先前都知道王越带军民撤出偏头关,但到底是要继续诱敌深入来个几方合围,还是说要带兵杀回去,没定论。</p>

现在清楚了。</p>

王越的计划,就是带三千骑兵,趁鞑靼人在偏关内立足未稳,折返回去。</p>

“三千,少了点吧?”户部尚书周经苦笑质疑。</p>

工部尚书徐贯道:“城内留守一千伏兵,可是要趁狄夷不备,于城内纵火,乱狄夷军心?”</p>

徐贯所能想到的战术,顶天了就是在城里放火,把鞑靼人给赶出城塞。</p>

可只有一千人……能顶什么事?</p>

刘健没回答。</p>

一旁的马文升道:“此事,老朽刚也问过萧公公,萧公公讳莫如深,但料想是……另有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