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始皇胸襟(1 / 2)

 “大王。”

姬丹向嬴政深深拜了一礼。

“大王可能忘了,在灭韩之战前,丹就对大王说过。

丹无条件支持大王一统天下、推行郡县制的决定。

夏商周绵延数千年,分封制早已黄昏迟暮,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乃是大势所趋。

自平王东迁,列国混战数百年,华夏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是该天下一统,休养生息了。

这便是丹的志向,丹的理想。

丹以生命起誓,丹将矢志不渝,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

若将来天下人发现丹今日所言,有一字虚假,丹愿受天劫。”

秦国朝堂众文武尽皆动容。

在这个发誓还没被认为是放屁的年代,姬丹身为贵族,发下如此重誓,份量极重。

嬴政怔怔地看向姬丹。

其实从姬丹第一次说要帮他打天下,他就没有一刻相信过姬丹。

包括为姬丹进爵公乘,赐封车骑郎中令。

不过是为了践行秦国军功制度,一视同仁,不为国人诟病而已。

嬴政不可能相信一个敌国太子,会真心会自己效力。

可是此时此刻,嬴政却从姬丹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他立志一统天下,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道路、货币、度量衡等,实现华夏真正的大一统。

虽然李斯、芈启等臣工,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可是他们只是作为臣下的附从。

甚至在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上,芈启和很多贵族,内心都是不同意的。

分封制实行数百年,他们早已觉得天经地义。

他们为大秦效命,也是为了建功立业。

何为立业?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有一块自己的封地,绵延子孙。

对他们来说,得不到分封,仿佛一切成就都没有意义,且对不起自己的家族和子孙。

可是姬丹,却似乎与自己站在了同一条线上。

嬴政不由回忆起小时候,和姬丹在赵国一起为质的日子。

那时候两人一起反抗赵国公子赵偃的欺辱,义气深重、情深意笃,是真正的兄弟。

现在长大了,一个是秦国大王,一个是燕国太子。

嬴政以为两人再也不可能回到小时候,那种两小无猜的情谊。

但是为何此时,嬴政强烈地感觉,姬丹又成了自己唯一的知己?

“所以大王不必猜忌姬丹,姬丹别说领兵攻打赵国会全力以赴。

假如赵国灭亡,姬丹劝降父王不果,姬丹也会全力攻灭燕国。

在姬丹心中,其实没有什么秦国,赵国,燕国,只有华夏。

谁能一统华夏,救天下百姓于水火,谁便可为天下共主。

谁敢说燕国百姓在我父王统治下,就一定比在华夏共主的治理下,活得更差?”

姬丹的声音响彻大殿。

朝堂文武,全都鸦雀无声,包括李斯在内,很多臣工都不能完全听懂姬丹的话。

然而这一刻,嬴政终于确定,自己和姬丹,对天下的认识完全一致。

‘难道寡人真的可以信任丹吗?我们是兄弟,是知己,他……或许是真心为寡人效命?’

嬴政在这一刻动摇了,他几乎就想同意姬丹率领五万军队,协助伐赵了。

“不过丹明白大王的顾虑,说一千道一万,丹毕竟是燕国太子。

大王不能完全信任丹,理所应当,无可厚非。

所以伐赵之战,丹决定不参与了。”

“丹,寡人……”

“大王。”

姬丹再次向嬴政拜倒:“如果大王允准,丹愿率兵征伐魏国。”

“啊?征伐魏国?”

嬴政和所有秦国文武都愣住了,姬丹这是闹哪一出?

“大王,韩国灭亡,五国惊惧,他们不敢合纵伐秦。

魏国大概率也不敢援助赵国。

但以防万一,姬丹愿率军灭魏,断赵国南援之路。

如果灭亡魏国之时,赵国还苟延残喘,丹可率大军从东南面进攻赵国。

到那时,赵国必亡。”

“丹,你的诚心,寡人已经明白了。”

姬丹放弃伐赵,请命攻魏,完全打消了嬴政的顾虑。

自从驱逐仲父吕不韦后,嬴政就练成了铁石心肠,但此时依然被姬丹诚挚的话语触动。

“但是刚才寡人给你说的,并非完全虚托之词。

如今秦国能动用的兵力,不到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