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生前屹立万山巅,死后恶名已如烟(1 / 2)

 萧瑀是一个有操守的宰相,这是他最大的弱点。</p>

封德彝开始作妖。</p>

在过往的工作中,两人配合如鱼得水,但现在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p>

早就商量好的方案或结论,封德彝即使已经同意了,但在朝堂之上,他向李世民奏事时,却经常临时反水否认。</p>

这让萧瑀平白无故,做了多次言而无信的烂人。</p>

当面红脸,背面黑脸,两面三刀,十足小人行径。</p>

这让萧瑀和封德彝产生了不可弥缝的裂缝。</p>

这让萧瑀经常失信于李世民,或者出现了混乱。</p>

这对于一个久经政坛,且老于政事的宰相而言,是不可接受的错误。</p>

更重要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在旁边煽风点火。</p>

当萧瑀遭到房杜的联手排挤之后,心中怏怏,颇有不平之气。</p>

于是,他向李世民上书,言为心声,自己尽忠尽力,一心为国,却被排挤打压,词旨之间,难免寂寥落寞。</p>

这种明显的情绪化,让李世民感到压力和不满,他对萧瑀开始失去耐心。</p>

构建以房杜为中心的宰相群体,是李世民的必须,也是必需达到的目的,即使曾经功高位崇,也已成过往。</p>

今时今日,重用自己更熟悉的宰相们,大干快上,已是大势所趋。</p>

大浪淘沙,前浪死在沙滩上,潮流滚滚,又哪有人情可言?</p>

况且,让自己的心腹熟悉政务之后,他父亲李渊的宰相们,也应该功成身退了。</p>

新人终要上位。</p>

李世民找到了一个机会,一举黜退了李渊的两大核心宰相。</p>

陈叔达旁观者清,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本是梁国和陈国皇室后裔,天生就带有家族不和的因子,流淌在血液之中。</p>

令人无法相信的事情发生了。</p>

贵为宰相,人臣顶峰的萧瑀和陈叔达,竟然当着李世民的面,直接干起来了。</p>

他们都是居于帝国权力顶层的政治精英,在皇帝李世民面前,竟然如泼妇般当众对骂,声色俱厉。</p>

两个人甚至都准备撸起袖子干一场。</p>

他们的宿怨,其来有自。</p>

但萧陈两人公然咆哮朝廷,已和市井小儿无赖无异。</p>

朝臣们相顾愕然,完全不知所措。</p>

萧陈两人公开而低级的争斗,既失体统,更失为臣之范,这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政治丑闻。</p>

李世民顺水推舟,将他们二人安上一个“不敬”的罪责,全部免去宰相之职。</p>

但他们两人最终的境遇,却还是大有不同。</p>

陈叔达自此再无建树,消失于贞观的政坛。</p>

但萧瑀却在李世民一朝,五上五下,还三度参预朝政,但当他再次复出时,他身上李渊的标签,已经磨灭不见。</p>

他已变成李世民一朝忠贞而有用的能臣。</p>

萧瑀是一个经世致用,值得尊敬政治家。</p>

和萧瑀的贬退不同,封德彝和裴矩却得到了善终,上天给了他们难得而珍贵的自然老死机会。</p>

封德彝并没有空负天下第一揣摩之才的美名,他在无数个政权之中游刃有余,位高权重。</p>

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

某日,他在尚书省批阅文书时,身体有恙,为示尊重,李世民用皇家之辇将他礼送回家。</p>

但封德彝大限已至,很快就逝世了。</p>

他完美诠释了活到老,干到老的定义。</p>

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可以口耳流传故事,但他的传奇并没有结束。</p>

封德彝死前尊荣,但死后却被李世民清算了。</p>

当然,这是他咎由自取,也是他的性格使然。</p>

他当年在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之中,往两方都押了注。</p>

表面之上,他认可李世民,但在私下和李渊的对答之中,却又转而支持太子李建成。</p>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的常态,首鼠两端,漫天押注,以期得利。</p>

但封德彝却是真正的老手,也是高手。</p>

他将这件事情做的非常隐秘,朝野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p>

天道有眼,他死后数年,当年之事,被翻出来了。</p>

但对他的最终清算,要等到他死后的第十七个年头,唐临才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折。</p>

唐临是一个合适的人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