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杀兄屠弟犹未足,至尊大宝已垂手(1 / 2)

 李世民胜的非常侥幸。</p>

东宫的力量,背后也是李渊正统的力量,不管是直接的军事力量,还是在朝廷的政治力量,都不是他正面所能对抗的。</p>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突袭斩首李建成。</p>

既成事实之下,群龙无首,各种力量需要重新站队和谋划身及家族的未来。</p>

但李建成手下的长林兵,依然展示了强悍的战斗力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勇气。</p>

玄武门的杀戮,第一时间传到了东宫。</p>

车骑将军冯立听到建成之死,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绝决说:“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p>

于是,他和薛万彻等人尽起东宫、齐府二千多精锐之士,杀奔玄武门。</p>

当时战局混乱,情况不明,谁也不知为什么战斗,又为什么去战斗。</p>

但只要战斗一开始,就是血淋淋的你死我活,当看到身边的战友们倒下的一刻,战斗的原因已经不重要,只剩下唯一的目的,击败敌人,让自己活下来。</p>

在绝对优势兵力面前,压力来到了李世民一方。</p>

而守备宫城、皇城的军队,有些是来不及反应,有些是不明情况,不知如何反应,而有些军队,似乎保持了一种按兵不动和两不相帮的状态。</p>

李世民一方只能采取守势,张公谨独自率人关闭玄武门,孤军奋战。</p>

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p>

他隔开了满腔怒火之下的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他们无法进入增援,只能在城墙之外耀武扬威。</p>

固守玄武门,是上上大计。</p>

但也有人不信邪,想主动出击,以成功立业。</p>

玄武门的守门将军敬君弘就想出出风头。</p>

但他手下亲信看到城墙之下,战意盎然的长林兵,心中颇有不安,苦口婆心劝他说:“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p>

敬君弘一意争先,他觉得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他和吕世衡大呼小叫着冲向冯立。</p>

冯立满肚子冤屈郁闷正无法发渲,有不识相的送上门来,他自然笑纳。</p>

敬君弘二人,当场战死。</p>

冯立回头对着部下昂首傲然说:“亦可以少报太子矣。”</p>

薛万彻更是个狠人。</p>

他也想来个斩首行动,准备以牙还牙,带兵直攻秦王府。</p>

他知道李世民的家眷和一些重要的谋士,还有造反的证据,都在府内,只要攻下秦王府,他们也许还有一线生机,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p>

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正中李世民的软肋,以秦王府现在的防备力量,是没有可能抵挡住薛万彻的全力进攻。</p>

如果秦府失陷,他的命脉会掌握在别人手中,这次事变的终极目标就无法达到,他们即使已经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将功亏一篑。</p>

毫无疑问,事变最终极目标是李渊,也是皇帝大位。</p>

只能前进,后退必死。</p>

但李世民手上握有一张王牌。</p>

现在东宫和齐王府的人,之所以还有斗志,是因为他们还存有希望,希望他们的主子还在,他们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p>

但李世民知道,他们的希望早已破灭。</p>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让尉迟敬德驰马而出,向他们宣示,现在的局势由李世民掌控。</p>

东宫和齐王府的武士们认出了尉迟敬德手上的头颅,他们知道,一切都已经太晚了。</p>

他们已经输了,并且非常彻底。</p>

如果主人已死,那所有的战斗,就没有任何意义。</p>

战士们再无斗志,他们一哄而散,李世民仅用二颗头颅,就解除了外部最严重的威胁。</p>

但斩杀李建成只是阶段性目标,只是清除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但他最终需要面对李渊。</p>

李渊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p>

他们都是李渊的亲生儿子,现在李世民杀掉自己的亲兄弟,如果让李渊继续呆在皇帝的位置上,对于他本人和他的部下,是绝对的隐患。</p>

李世民并没有忘记那一长串的名字,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还有杜伏威等等,这些枭雄,即使归降了李渊,也全部没有得到善终。</p>

这次的流血冲突,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政权,以他对李渊的了解,即使自己可能没事,但他的部下,一定难逃李渊残酷而血腥的清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