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三强鼎立成水火,李密再起争雄意(1 / 2)

 窦建德赚大了。</p>

是不是真正的误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绩孤城难鸣,黎阳被攻陷。</p>

李神通、魏征等李唐王朝的要官,还有李世绩的父亲等家眷,全部被一锅端掉了。</p>

一同被俘虏的,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物,她是李渊的同父同母妹妹,同安长公主,她之所以会出现在黎阳,是因为她有一个女儿是杨广的嫔妃。</p>

当年杨广猜忌李渊时,曾经挑衅式地问过他这个嫔妃,“汝舅何迟?”,甚至明里暗里希望,李渊这次生病一命呜呼之类。</p>

杨广被弑之后,她也跟随宇文化及北归,很明显,李渊想通过她妹妹这层关系,接收杨广的整个政治遗产。</p>

李渊实在是个精于政治的老手。</p>

但李神通没有完成任务。</p>

他过于托大,并且是个草包,他将宇文化及拱手让给了窦建德,还倒贴上自己,做了俘虏。</p>

这让李渊在山东的布局彻底失败。</p>

要想解决河南河北的问题,再没有取巧之道,只剩下武力讨伐一条路。</p>

战场之上,见真章。</p>

多年之后,李世民还对李神通在河南的惨败耿耿于怀,他痛心疾首地说道:“山东未定,(李神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隐没。”</p>

这直接导致在论功行赏时,李神通虽然是皇亲国戚,又是起义元老,但他的排名相当靠后,并且实封较少。</p>

但李神通在河南的招抚,却带来了一个隐忧。</p>

事实上促成了以他为首,后面又以太子李建成,乃至李世绩为首的山东势力集团,客观上的形成,这对于李唐王朝的政局,有着微妙而深远的影响。</p>

直至一百年多,藩镇割据,各自为政时,也依然和此次招抚有着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关联,可谓草蛇灰线,伏墨千里。</p>

黎阳之战,唯一逃出去,北渡黄河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李世绩。</p>

但他回首看着身边仅剩的几百个亲信,再看看陷落的黎阳城,他的父亲,还有李唐的重臣,此刻一定已成为窦建德的阶下之囚。</p>

他更知道,如果自己此刻归唐,已无意义,更无价值,还可能被问罪。</p>

在哪里摔倒,就必须在哪里爬起来。</p>

李世绩没得选择,他立即做了一个决定。</p>

他掉转马头,重回黎阳,投靠窦建德,以观时势,以待时机。</p>

窦建德大喜,李世绩是当世大将,又是瓦岗军中的核心和象征,能得此人,足以胜过十万雄兵。</p>

于是,他封李世绩为左骁卫将军,继续让他镇守黎阳。</p>

他当然也留了一手,将李世绩的父亲带上当人质,这样可以制约李世绩,让他尽心尽力,为自己办事。</p>

以直系亲属为人质,这是一种通用的做法,有用有效,但如果真正遇上大是大非之时,也未必一定有想象中的约束力量。</p>

在以后的某个时刻,窦建德会对此感同身受。</p>

李渊现在相当恼火。</p>

李密入关之后,河南、河北局势逐渐明朗,王世充和窦建德已和关中李唐成为鼎足三分之势。</p>

要一统天下,只余武力一途。</p>

但能一团和气地招降,又何必战场之上血战拼杀,况且,兵凶战危,李渊虽然占有优势,但也无必胜的把握。</p>

虽然他已经派出了几路招降人马,都已折戟沉沙。</p>

但李渊还想做最后的尝试,他手上还有一张王牌,虽然这张牌,他本来准备要雪藏起来。</p>

那就是李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