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命差一线实堪叹,临敌生疑足可悲(1 / 2)

 李密败于天命。</p>

当他在金墉城中指点江山,洛阳指日可下之时,江都宫变,杨广被杀。</p>

直接的后果是李密又增加了一个强敌。</p>

宇文化及掌握了这支总计十万人的精锐,一路沿大运河西进北上,发动叛乱的主力骁果大都是关中人氏,他们想落叶归根,目的地直指关中。</p>

李密的大本营,洛口仓城是他们必经之地,那是他的粮仓,也是他根基所在,洛口他,是李密的命脉。</p>

李密只能放弃洛阳这块到嘴的肥肉,撤军直面宇文化及。</p>

他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是全是坏消息。</p>

至少,东都政权为了让他全心全意抗击宇文化及,和他达成了妥协,从名义上重新接纳了他。</p>

李密被洛阳政权封这太尉等高官,受重赏,取重要的是承诺当他荡平宇文化及时,可以回归洛阳,入朝辅政。</p>

于是,李密有了上佳的战略优胜,上兵伐谋,他靠着名正言顺的政府军这个名义,加上他本人如日中天的威望,分化和招降宇文化及手下的军队。</p>

这可让他们摆脱反贼的标签,重新进入朝廷的官僚体系。</p>

毫无疑问,能为官,不做贼。</p>

于是,李密虽然在一次战斗中败于宇文化及,但在战后的政治攻势中,却大获全胜,将宇文化及的大部分精锐收归麾下。</p>

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p>

李密达到巅峰,但他也用完了所有的好运,此战之后,情势急转直下,他的内部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冲突。</p>

和翟让火拼后,李密虽然原封不动地接纳了瓦岗军的全部战力,但李密这种河还没过,就拆桥的行为,无疑会让人齿冷。</p>

原瓦岗军一系的元老们,或多或少会心有所思,意有所动。</p>

所以李密迫切需要更嫡系的力量,去壮大和充实自己。</p>

和宇文化及一战,他虽然损失了很多劲兵良马,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江淮精锐,这是一支完全可以收归己有的力量。</p>

于是,李密着意笼络他们,倾尽自己的府库积蓄赏赐他们。</p>

这引发了不公平。</p>

有这种想法的是原瓦岗军部,这其实也是李密军队的一大弱点,他们起于草莽,并没有积累太多的财富。</p>

他们所有财富,都是靠战争抢夺而来。</p>

虽然在占据洛口仓之后,他们衣食无忧,但却一直缺乏金钱布帛,这就决定了李密的军队,很少给部下赏赐实际的财物。</p>

但新归顺的江淮部队,却少有地得到了丰厚的赏赐,李密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引发了瓦岗旧部必然的反对。</p>

由来只见新人笑,世上哪闻旧人哭,一碗水没有端平,再加上江淮兵将,自恃是官府正规军,自然在气焰和气势上更胜一筹。</p>

这在李密的蒲山公营中形成了一种明显不正常的风气,旧人不足依,一代新人更胜旧人。</p>

于是,原瓦岗军一系的兵将颇有离心之意。</p>

如果假以时日,也许李密可以设法弥缝这种矛盾,但是,他没有时间了。</p>

王世充不愿意给李密喘息的机会。</p>

王世充的眼光非常毒辣,他觉得李密内部的不稳,是唯一可以战胜李密的时机。</p>

因为,他刚刚在东都一场政变中,已完全取得了整个洛阳的控制权。</p>

王世充现在已成为洛阳事实上的王者。</p>

李密虽然战胜了宇文化及,但他在奔向洛阳,准备入朝辅政的路上,非常意外,也非常不甘地,听到王世充控制了洛阳的消息。</p>

这是一个巨大的噩耗。</p>

李密伫立在马背上,遥望天尽头处的洛阳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