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颎虽败未及死,杨坚花落仁寿宫(1 / 2)

 来者不善。</p>

高颎的对手,不仅仅是想终结他的政治生命,也许他们认为,对付高颎,最稳妥和彻底的方式,是从肉体上消灭他。</p>

他们向杨坚提供了一条必欲置高颎于死地的罪证。</p>

说高颎和术士勾结,预测杨坚将在开皇十八年龙驭归天,这种说法和太子杨勇被废时的罪名一样。</p>

这二者之间,隐相呼应,犯了杨坚的大忌。</p>

在太子废立事件中,这是不可饶恕的大罪。</p>

于私于公,杨坚都不能再维护高颎,他对群臣说道:“(高)颎与子言,自比晋帝(司马懿),此何心乎?”</p>

高颎失去了杨坚的支持,他的政敌想痛打落水狗,趁机请求处斩高颎。</p>

但杨坚对于此事却有着清醒的认识。</p>

虽然由于政治需要,高颎被安上了逆反的罪名,但杨坚对于高颎,这个二十多年的忠实伙伴,他依然在心底给他保留了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也是最后的,绝少有的温情。</p>

他不想在身体上彻底消灭高颎。</p>

于是,他回复道:“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高)颎,天下其谓我何?”</p>

也许杨坚回首前程,会有一种落寞发自心底,这并非仅仅是杨坚已经年老体衰,而是,他发现自己很多的老伙伴,都再也看不到了。</p>

他们被自己杀的杀,贬得贬,很多人,都已天人两隔,或是天远地隔了。</p>

而自己,也将垂垂老矣,早已不复盛年时的高歌猛进,杀伐果决。</p>

留下高颎这条命吧。</p>

自己在世一日,高颎想必也翻不起什么浪花。</p>

杨坚,在这一刻,也许心理上,真正感到了一丝疲惫。</p>

于是,高颎被除名为民。</p>

高颎的心态非常好,他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p>

也许正如他的老母亲,在很久之前,曾经对他说过:“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p>

今日为民,或者可以避免这砍头之罪了吧。</p>

高颎天真地以为可以免祸了。</p>

但是,以为只是一种想象,并不代表现实。</p>

树欲静而风不止,高颎,也终将走向他人生的最终宿命。</p>

但杨坚要先一步走向他的宿命了。</p>

在废立太子之事上,杨坚投入了他最后,也是最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他第一次感觉自己走向了身体上的衰老。还有精神上的困惑疲倦。</p>

他遭受了家庭的分崩离析,那也是最彻底和最重大的打击。</p>

他一辈子最忠实和亲密的伙伴,也是他一辈子最重要和最爱的女人,独孤伽罗,永远地离开了他。</p>

在杨坚做了二十二年皇帝之后,独孤皇后崩于永安宫。</p>

她抛弃了他所热爱的杨坚,和这个繁华的人世间,自己一个人,先行前往西方的极乐世界。</p>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和全国最大的施主,也许,在九天之上,独孤伽罗依然是让人凛然生畏的女性。</p>

这种打击,是杨坚不能承受之重。</p>

他对独孤伽罗的思念日深,杨坚的精神上,也走向了虚无,他在晚年,做出了一件非常令人费解的事情。</p>

也许这来自于他精神世界的需求。</p>

杨坚取消了全国各级学校,并且在都城大兴,也只保留了国子学一所学校,只有区区七十二个学生。</p>

也许杨坚觉得孔门七十二贤人,有七十人就足以天下大治。</p>

儒学失势,佛教在这个时间,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p>

杨坚一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整个京城的官僚群体,也大多信仰佛教。</p>

但杨坚延续了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智慧。</p>

他将宗教和现实的皇权政权割裂开来,这样,即使宗教再发展壮大,也大体毁坏不了执政的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