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杨广江都初受戒,智者禅心云水游(1 / 2)

 俗世和宗教二种力量,终于正面两相谈。</p>

但似乎是一个死局。</p>

智者大师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追求和底线,他也很清楚杨广的坚持和目的,这二者无法调和。</p>

于是,智者大师提出“四愿”。</p>

他提前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这四愿实际上,让自己处在一个可以来去自由,而不受责备和处罚的境地。</p>

他对杨广提出了四个愿望,这也是他和杨广见面的条件。</p>

一愿勿以禅法见期。</p>

他让杨广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要指望自己传授衣钵。</p>

二愿不责其规矩。</p>

希望自己能不遵守世俗的交往规则,来去由心,然后又可以不受责罚。</p>

三愿,若得传法,勿嫌轻重。</p>

智者大师深知杨广如此处心积虑,邀请自己来江都,又亲执弟子之礼。</p>

那么,杨广跟从自己受戒受法,成为自己的弟子,以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已不可避免。</p>

但他却必须要留一手,他只能接受杨广成为自己的弟子,但不能让杨广在名义上成为自己的衣钵传人。</p>

否则,在世俗民众之间,必然会产生困惑。</p>

智者大师一再强调可以让杨广受戒,但不传衣钵,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圆融和变通。</p>

也就是说,智者大师同意杨广在佛教内,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p>

杨广可以成为江南佛教首领,智者大师的弟子,但他不同意让自己天台宗的道统传于杨广,而中道废黜于一个政客手中。</p>

最后,智者大师提出自己在江都之行后,退出的方式。</p>

即第四愿,若自己丘壑念起,请求杨广放任自己,饮啄江湖以卒残生。</p>

杨广读此四愿,心中通透,知道智者大师之志不可勉强,他也明白智者大师心存更大的追求。</p>

他更知道,对于佛教的招抚,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步登天。</p>

但他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拥有一个显赫的佛教身份,成为智者大师的弟子。</p>

一家人好办一家事,在江南的佛教体系内,就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推行自己的佛教政策了。</p>

杨广展现了政治家的妥协和成熟,他同意了智者大师的四愿。</p>

杨广和智者大师,就江南的佛教发展,达成了第一次共识。</p>

以后的发展,就如智者大师四愿中写好的剧本,一一体现。</p>

杨广充分利用智者大师进入江都的机会。</p>

他将此事办成了江南佛教的盛事,给足了自己和智者大师的面子,同时也表明,杨广已正式成为事实上的江南佛教的代言人。</p>

作为江南最高的政府首脑,他也确立了自己江南佛教最大的支持者和庇护者的形象。</p>

杨广为了迎接智者大师,劳师动众,专门举办一个千僧宴。</p>

盛世盛典,在这种难得一见的盛大场面下,智者大师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则十分恭敬地正式拜智者大师为师。</p>

这是杨广第一次自主策划主持的大规模名场面。</p>

这种气场和声威,非常深刻地铬印于杨广脑海中,这也开创了杨广正式登基以后,万事求大求全求面子和气势的先河。</p>

智者大师为杨广取了一个法名,叫“总持”菩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