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高颎铁心斩绝色,双雄有意争首功(1 / 2)

 作为实质上的统帅,高颎先于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p>

他拒绝了杨广的请求,“武王灭殷(商),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p>

高颎做了一件举世皆惊的事情。</p>

他在青溪之畔,石桥之上,斩杀了艳名冠于天下的张丽华。</p>

一代绝色,刹那间香消玉殒。</p>

高颎的理由非常充足,他觉得张丽华的美,惊心动魄,已经超越凡俗的认知。</p>

自古红颜祸水,这种级别必然祸国殃民。</p>

“昔(姜)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p>

可见,即使是饱经风霜,早已不惑的高颎,对于张丽华,也有我见犹怜的惊艳。</p>

这成为一段公案,张丽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敏感的公众人物,或者说是南征的象征性财产。</p>

高颎处斩张丽华,到底是他自作主张,还是得到了更高级别的指示?</p>

以前因后果而言,应该是他实施了雷霆手段。</p>

晋王杨广得知消息,当场变色,冲冠一怒,为这个没有见过面的红颜。</p>

他毫不避嫌地当着高颎儿子面说道:“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p>

杨广对高颎的怨恨,经由张丽华事件公开化,这为高颎以后的仕途埋下了巨大的隐忧。</p>

晋王杨广如此失态,并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亲绝代尤物张丽华芳泽的机会。</p>

更重要的是,此次平陈,是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功名,他虽为名义上的统帅,但事事要听命于高颎,处处受掣于高颎。</p>

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爽。</p>

他是杨坚最宠爱的二皇子,他觉得这是一种公然的藐视,也是挑战。</p>

无可否认,在高颎的周围,确实有一个核心的决策圈子,杨广成了这个圈子的边缘性人物。</p>

这种刺心的感觉伴随了杨广终身。</p>

对于一个心比天高,自认天下第一的晋王杨广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p>

也许在这一刻,他的心中,就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他不仅仅只是想做个晋王。</p>

他的目标,要做到真正的天下第一,那就是名义和事实上的皇帝,是这个世界绝对的主宰。</p>

那个时候,他要全天下都臣服在自己的脚下,他要让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威严下瑟瑟发抖。</p>

那个时候,任何人再也不敢拒绝自己的命令,哪怕是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p>

晋王杨广,在平阵之役之后,心中就逐渐萌发了夺宗之计。</p>

要想成为皇太子,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p>

但他还年轻,他可以等待他的对手犯错,他坚信,自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p>

晋王杨广,确实是一个天才横溢的人,也是一个精于政治的政客,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p>

最后,他成功了,但也可以说,他似乎也失败了。</p>

晋王杨广现在非常恼火,但在建康,还有一个比他更恼火的人。</p>

他就是贺若弼。</p>

活捉陈后主这个天下第一功,竟然被韩擒虎侥幸夺走了。</p>

他在钟山白土冈大破陈军十万主力之后,全军快速推进到乐游苑,建康城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前方。</p>

但贺若弼在这里耽误了整整一天。</p>

因为,他前面横亘着陈国唯一的战力,或是说是唯一愿意,为陈国尽忠的武将鲁广达。</p>

他无法逃避,只能选择应战,只有扫除鲁广达,他才可能前进。</p>

白土冈之战,鲁广达所部已经斩杀贺若弼273人,现在冤家又一次聚头。</p>

鲁广达是贺若弼的苦主,他真正卖命奋战,又杀伤贺若弼部数百人,对于总共才八千甲士的贺若弼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p>

以致于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会上,韩擒虎当着杨坚的面,讽刺贺若弼多丧师旅,并把它作为贺若弼的一个污点加以攻击。</p>

战斗非常残酷,从白天打到日暮,整整拼杀了一整天。</p>

但大势所去,陈国事实上已经失败了。</p>

他孤军难支,再不投降就会全军覆没,并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