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柏林没有《过年》,却也会《过年》(2 / 2)

白锋跟了一句,“我当然知道姜汶老师不是个忘本的人。”</p>

“对对。”</p>

不忘本,这让姜汶很高兴。</p>

但,就不忘本这件事而言,各个种族的理解不一样。</p>

我们中国人大多觉得不忘本是尊师重道,孝敬父母。</p>

白锋重生前却听说漂亮国某人,就算是当了市长也依旧不忘零元购、闯空门。</p>

此刻,白锋知道差不多了。</p>

“我的法子其实很简单,姜老师跟刘老师合作的《大太监李莲英》,我估计一定会去柏林电影节的,而到时候应该正好是《过年》上映,两位老师若是能提及一下《过年》……”</p>

没等他说完,姜汶跟刘小庆立马就懂了。</p>

“哦,我懂了,能见报。”</p>

“德国的报道传回国内,这样的话新闻效果更好。”</p>

白锋听了点点头,心中想的是:孺子可教。</p>

其实,就这种操作,在未来是太常见了。</p>

那些毯星就是。</p>

相比较于后来的烂大街,此时白锋提出来的这个手法,在刘小庆以及姜汶的脑中,简直是天才的点子!</p>

《红高粱》才过去几年呀,要知道这部电影是开端,还是因为咱们辽大的校友马可·穆勒的大力引荐,才真正的走向世界。</p>

成厂长还意识不到这个点子的价值,可姜汶跟刘小庆作为一线明星,多次出国参加电影节。</p>

他们简直如获至宝!</p>

“没说的,那是我老师,我一定帮这个忙!”</p>

“多谢……”</p>

“不用说什么谢了,你这是帮我也是帮我老师!”</p>

“姜汶老师,敞亮!”</p>

“对喽!来来,咱们俩喝一个。”</p>

“好。”</p>

一下子,白锋跟姜汶就好像亲兄弟一样了。</p>

这看的刘小庆她们三个美女,笑个不停。</p>

“白老弟,我之前也听说过你,现在一看,你的点子果然厉害呀。”</p>

“刘老师谬赞了。”</p>

白锋听到刘小庆这话,他其实特别高兴。</p>

不是因为刘小庆说的,而是因为他原本到京城不就是干这个来的嘛。</p>

营销自己!</p>

出书,拍电视剧……现在看来,我白锋在圈子里的名气已经算起来了。</p>

如此……白锋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p>

“姜汶老师,刘老师,我最近经历了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谈谈。”</p>

他这一说,姜汶跟刘小庆当然想听了。</p>

“老弟,咱们之间就别老师老师的叫了,都把我叫老了。”</p>

姜汶这一说,都笑了起来。</p>

“好,文哥,我这就说了吧,我最近吧,买了个房子,而卖房子的这位……”</p>

白锋接着就把自己买房子的遭遇给讲了,当然主要是讲那房主去美国的事儿。</p>

几个人一听,都有些皱眉。</p>

在这个念头,去美国务工确实是一个诱惑,简单来说就是赚汇率差。</p>

出国潮就在当下。</p>

那么……</p>

“老弟你的意思是……”</p>

白锋十分干脆,“若是能拍一部反映这个现象的影视剧,我估计能火,就比如中国人在……”</p>

姜汶瞬间就笑着接了一句,“纽约?哈哈……”</p>

白锋跟着大笑,他心里话了:我就知道你未来会拍的,现在我先卡个位置。</p>

刘小庆也跟着起哄,“这绝对是一个好题材,要是有机会,我都想投。”</p>

果然是她,豪气。</p>

大家跟着说笑,都觉得白锋这个家伙的点子挺好玩的。</p>

只是白锋心中却想到了一些事儿。</p>

《BJ人在纽约》这部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在三十年后,小说作者却写下了这样的话:</p>

纽约啊纽约,曾把你比作地狱,曾把你比作天堂。</p>

为你孤注一掷,为你得意狂妄。</p>

为你忘了自我,为你内外皆伤。</p>

如今两鬓斑白独自叹:</p>

不值不值,空忙一场。</p>

不懂不懂,真荒唐!</p>

……</p>

吃完了老莫,白锋跟姜汶、刘小庆二人聊了不少东西。</p>

白锋觉得自己获益不少,特别是营销自己方面。</p>

而至于《过年》这部电影虽然不会入围柏林电影节,但却一定会出现在柏林电影节的报端这件事。</p>

这绝对算是白锋的一次漂亮营销。</p>

当然了,能对票房起多大的作用,白锋也知道,可能作用还是不大。</p>

但是!</p>

一定会对他的版权运作起很大的作用。</p>

之后,白锋又给俞飞虹跟周讯打了车,把车费给了。</p>

他便一个人往回走,他想接着冬日京城的寒气,让脑子清醒清醒。</p>

却还没走多远,便有个姑娘出现在他面前。</p>

“你怎么……”</p>

“我说过不想欠你的。”</p>

说完,她就扑上来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