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2 / 2)

贫农大魔师 秋味 0 字 12个月前

槐树的叶‘色’呈墨绿‘色’,远看槐树的树冠的如同一团墨绿浓云,“槐与“怀”同音,有怀念远方来人,适宜人们乘荫纳凉,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人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

在‘门’前、院中栽植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民间流传“‘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的民谣,有祈望生财致富之意。

这才是该被破的,不过普通老百姓可不知道槐树的寓意,只知道五月槐‘花’香。

“姥爷要是早些来村里住我们杀虫就不会那么苦喽!”姚长海笑道,“有大铁牛帮忙,又有您的杀虫剂,今年算是稍微轻松的一年了。”

刘姥爷只是笑了笑,转移话题道,“都种完了。”

“种完了。”姚长海应道。

说话当中,就听见哨鸣声,闻声而去,只见院子空地上妮儿如蝴蝶般在踢毽子,不时的踢出“雾里看‘花’”、“苏秦背剑”、“倒挂紫金冠”、“外磕还龙”、“朝天一炷香”等等,头错,那是干农活的,学不能以致用,真是比杀了他们都困难!”

钟小猫苦笑道,“农场已经接受了好多五七战士。”

五七干校,是特殊时期根据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农场,集中容纳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不过也被称为“变相失业”的场所。

最高指示下达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战线的大批干部、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到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类干校一般选址在偏远、贫穷的农村或者农场。去干校的人被称为“学员”。论资历深浅、品级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战士”。他们中间有机关干部、大大小小的走资派、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反动学术权威……有的还拖家带口,未成年的小孩被托给城里或家乡的亲友代管。

“长海这可是机会!”连幼梅轻笑道,“这里面可都是人才耶!”

“幼梅说的不错,里面各行各业的都有……”刘姥爷的话没说完,不过姚长海可不是笨人,他怎么会听不懂。

姚长海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哭笑不得道,“姥爷,这上面分配下来的人,我又不能挑。”他接着又道,“再说了,他们是来接受劳动改造的,就算我能压着村里人,还有上级呢!”

“这好像脑力劳动……”刘淑英轻笑道。

“也是劳动哟!”连幼梅附和道。

“你们哟!还没见着人呢!万一这人品……”姚长海人没见着他可不干妄下结论,毕竟人心难测。q<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