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分红(2 / 2)

贫农大魔师 秋味 0 字 12个月前

姚长海接着说道,“加上今年的玉米收成也不错,亩产居然达到了六百五十斤,是小麦的一倍多。每家每户分的不少,不过目前咱们还是‘一顿稠来两顿稀,多放红薯少下面。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孩子哭肚饥。早上黄糊涂,中午窝窝头,一天三顿不见油。’所以未来大家依然得继续努力哦!”

大家的被他的顺口溜逗的会心一笑。

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也没有品种,粮食产量很抵。种的玉米是“小粒红”和“大白豪”,一般亩产是四百斤左右,六百多斤已经老高了。

这时期劳动工具非常落后,基本没有什么机械化。生产队里最先进的就是有一辆胶轮马车,还有三辆铁大板骡车,就是用木头做的轮子,外面套上铁箍,最多能载一千多斤。这农业生产工具和一二千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姚长海接着宣布道,“咱们队的地瓜大获丰收,所以每家分的多,是用骡车往家拉,一家最少两骡车哟!”

在妮儿听着便宜老爹开心的一件件宣布今年的年景。

粮食早在夏收、秋收过后已经分完了。

这时候农民的口粮标准是360斤,叫做“够不够三百六”。

这360?是指原粮来说的。就是如果磨成面粉,去掉糠麸,真正到手的也没有360斤。农民分的地瓜是四斤加上两个农场职工,今年算是个丰收年了。

姚湾村的生产日工高,是由于有一片桃林、席厂、鸭群这些副业,别看这些副业小,但买的上价钱。

像是十里村的副业就是蔬菜。他们离县城近,可以说是县城的菜篮子,只是这一项收入就拉高了日工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那就是负日工的,就是上一天班,不仅不挣钱,还要返回生产队几分钱,上班越多欠生产队的钱就越多。负日工产生的原因是那些生产队土地瘠薄,农业收入太低,支付日常花销后,收不抵支。

然后就是分布票,人头分,每人一年分到七到九尺布票,布的价格是一尺三、五角钱,也就是两米布,成人来说能做一身中山装。

别高兴,有布票你还得有钱呢!

果然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好了,今年的分红就这样了。”姚长海笑道,“你们到会计那里签字或者画押领钱。”

“小姚队长,今年过年能分到什么啊!俺们可都盼着呢!”下面的社员起哄道。

姚长海笑着说道,“今年年景不错,过年每人分三斤白面,火柴两包,白糖二斤。”

当然以上不是白给的,要花钱到供销社去领的,过年吗?再苦再穷也要能包上一顿饺子,有条件的给孩子买上些白糖。

“呀!比去年多了一些。”社员们纷纷说道。

“是啊!明年大家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粮食再获丰收,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姚长海高喊口号道。

话锋一转姚长海豪迈地说道,“争取一年四季净好面,油盐酱醋不再断。”

ps:

感谢roi投的粉红票!!<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