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祭祖(2 / 2)

贫农大魔师 秋味 0 字 11个月前

“这次该我出了!”田胜利摸起一张牌,“瞧!这臭手,连着三张,打出一顺。”气得他又扔出手里的牌。

“呵呵……谁叫你随便出的,不多想想。”姚奶奶摸起一张牌,“呀!呀!自摸了。”拍着膝盖高兴的不得了。

“哈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了。”姚奶奶脸上哪有不好意思啊!高兴着呢!

姚爷爷气得手指着她道,“你这个人,眼看着俺要成的时候,总是这样。”

“不要说别的,输了就是输了。”姚奶奶高兴地说道。

姚爷爷不依道,“我们换个位置吧!胜利过来,我可不坐在这老太婆下家了。”

“换、换……”姚爷爷说着一手去推姚奶奶。

“哎呀!你干嘛一直推人家呀!”姚奶奶地手拨拉道,“换什么换,俺觉着挺好的。输了就是输了,换位置就赢了吗?”

姚爷爷虎目一瞪,调侃道,“俺说怎么推不动,原来面前是座山呀!”

“啊……哈哈。”众人笑了起来了,那笑声能把房,大致就像拉家常似的,今年年景不错,风调雨顺的,比起解放前,俺们过的真不错。

感谢党和**,感谢老天爷,感谢祖先。

然后告诉祖先,老姚家又添丁进口了,唠唠叨叨的把家里的事说了一遍。

子孙们斟茶向祖先行礼,汇报一下今年的年景,都是大实话!

酒是奢侈品,以茶代酒,茶叶是山上采摘的,自家炒制的,虽不是名茶,到有几分野趣。

这里面含有对祖先的感谢,和祈祷的一年庇佑子孙们的涵义在内。

三十晚上这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请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在妮儿的脑海中,虽然这祭祖简陋,但却肃穆、恭敬、真诚。

随着时间流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节前夕,家中闲谈、同事对话、电视热议的,多集中在去哪里旅游、预测春晚节目、如何购买年货等话题上。尤其在城市居民观念中,人们早已习惯性地把旅游、娱乐、吃年夜饭看做春节的全部主题,却淡忘了春节还有一个重要主题――祭祖。

甚至有些现今的人以为,先人在世时已经尽孝心了,再做祭祖没有必要;还有的年轻人以为,祭祖是迷信活动,等等。此番说法曲解了祭祖的本来含义,需要加以纠正。古训曰:祖宗虽远,祭祖不可不诚也。这里所说的“诚”,包括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等多重意义。

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形成了在一年年末或者开元之际祭祖的传统,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就是要告诫今人:我们的一切来自祖上、来自逝去先人曾经的哺育、教养与恩惠,特别是要告诫年轻一代:感恩是为人的本分,报答是做人的责任。

正是在祭祖这一时刻,人们面对先人做出内心宣示与共同勉励:感激所有施恩于己之人,怀念所有对家庭与社会做过贡献之人,立志做一个不负先人厚望、奋发有为、德行高尚之人。

春节祭祖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式,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今人对先人表达感情、心愿与意志,激励后人慎终追远、继往前行,凝聚家人亲情关系,传承优秀伦理道德,提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流动加剧,春节祭祖被人遗忘在角落了,也只有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春节祭祖的宝贵传统。

祭完祖,才开始吃饺子,姚长海抽空回了房间,“可以吃了。”姚长海坐在炕沿上。

虽然女人不参加祭祖,但也不能傻乎乎别人正在祭祖时她开动筷子,吃得欢吧!所以连幼梅还在等着呢!

“祭完祖了。”连幼梅盘膝坐在炕头,抬眼问道。

“嗯!”姚长海点头道,又逗了逗孩子,“你慢些吃,我过去了。”

姚长海起身走了两步又转身道,“一会儿守岁,就不要等我了,熄煤油灯就早些睡吧!”

“没有电真不方便。”连幼梅撇嘴道。

“你就知足吧!只有县城通电了,其他村都一样。”姚长海摇头笑道。

“我就发句牢骚,你赶紧去吃饭吧!饺子粘了就不好吃了。”连幼梅挥手道。

姚长海又扫了一眼,没有什么需要他做的,转身就离开了,正好等上下的饺子出锅。<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