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文府夜宴(1)(2 / 2)

所以像他现在租住的这个前前后后厢房数十间,院子、花园齐备的的宅子,一个月一百贯租金,真的是很便宜!</p>

除了他这样的四朝元老,一般官员想租,至少一个月得掏三百贯!</p>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在汴京住的都很寒酸。</p>

当年欧阳修在汴京租的地方,就经常漏雨,为此他还写了好多诗自我安慰。</p>

当张方平接到文彦博的请帖时,也是很错愕的。</p>

“文宽夫怎么想起来,请老夫过府了?”他问着自己的儿子张恕。</p>

“不知道……”张恕也很诧异,他和他的父亲进京以来,文彦博什么时候眼睛里有过他们了?</p>

特别是文彦博进拜平章军国重事后,哪怕在路上遇到了,也只是遥遥一礼。</p>

“儿子听文周瀚言,今夜司马相公也在……”</p>

“宴无好宴!”张方平接过请帖,想了想最近的事情,就差不多知道了:“哼!文宽夫这个老匹夫又想拿老夫当筏子!”</p>

他将请帖拆开,看了一眼里面的文字,就摇摇头。</p>

但他也有些无奈。</p>

这种事情,你说不去吧,文彦博都派他儿子来请了,传出去不好听,别人会讲他张方平为了昔年旧怨不顾大局。</p>

你说去吧,到了文家,免不得又要被文彦博利用。</p>

偏生,他还得乖乖配合起来。</p>

不然,司马君实要是真的到了御前,说了些两宫不喜欢的话,果然被两宫送到陈州去了。</p>

那么,王安石的新法谁来废黜?</p>

想了想,张方平就对张恕道:“去将子瞻请来……”</p>

“今夜老夫带子瞻一起去赴这个鸿门宴!”</p>

“老夫倒要看看,他文宽夫,到底想做什么?!”</p>

说着,张方平就看向皇城大内的方向。</p>

最近的事情,很不寻常!</p>

司马光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就在上书里说什么外戚。</p>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高家、向家都跳了起来。</p>

就连曹家和杨家,也在暗戳戳的说着些风凉话。</p>

两宫身边,一下子就全是在暗戳戳的说司马光坏话的人。</p>

他们水平都很高,一个字都不提司马光,但偏偏总是能让两宫想起司马光做过的一些事情。</p>

本来,出现了这样的风波。</p>

作为平章军国重事,天子敬重的四朝元老,文彦博该立刻入宫去解释去化解两宫的怨气。</p>

但文彦博什么都没有做。</p>

这一切,太不寻常了!</p>

……</p>

张恕找到苏轼的时候。</p>

他已经喝的醉醺醺的了。</p>

“子瞻……子瞻……”</p>

苏轼醉眼朦胧的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人,摇摇晃晃的拱手行礼:“是兄长啊……”</p>

“可是有事?”</p>

张恕看了看苏轼的样子,也是摇头叹息一声:“斯人已逝,子瞻不能这样下去了!”</p>

苏轼入京后,一开始还好好的,每天都能兴致勃勃的和他谈天说地。</p>

但几天后就不对劲了。</p>

开始借酒浇愁,开始整日整日的看向郢州方向,唉声叹气,甚至和张恕说过要辞官去郢州的王诜坟前给故友扫墓。</p>

张恕花了好大力气,才将苏轼劝了下来。</p>

苏轼摇摇头,道:“晋卿是因我而死啊……”</p>

“错非为了救我……他就不会被贬郢州,若不被贬郢州,越国大长公主和晋卿的长子就不会夭折,若晋卿和越国大长公主有子……天子仁圣,就不会怪罪了……”</p>

张恕无奈,只能不和苏轼说这个话题了,对他道:“子瞻,家父命我来告知子瞻,今夜文太师设宴,司马相公也在席中……”</p>

“司马相公?!”苏轼一听这个名字,酒就醒了大半:“司马相公也在吗?”</p>

“还请宣徽务必带我出席!”</p>

苏轼已经知道,他是司马光举荐才起复的。</p>

如此大恩,他必须当面道谢!</p>

何况,司马光还是他一直敬仰、崇拜的人物,也是苏轼一直认为,唯一可以救此时局的士大夫!</p>

贬谪黄州五年,让苏轼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到最底层的农民。</p>

尤其是当苏轼自己在黄州,开垦了五十亩荒地,自己种菜自己吃以后。</p>

他渐渐的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动机。</p>

尤其是免役法以及农田水利法,在苏轼心中不再是恶魔,而是只要稍微改动,就能不失为救世之法的良法!</p>

他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些年,他的感悟,他的想法告诉给那些他信得过的,可以改变天下的人听。</p>

司马光,就是苏轼认定的,那一个人。</p>

张恕看着苏轼激动的样子,连忙道:“家父便是要请子瞻一起前往文府出席!”</p>

苏轼顿时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p>

注:史实,文贻庆已转文资。</p>

注2:汴京城有民租和官租两种房屋租赁模式,官租便宜一些,民租服务好一些。</p>

其中官屋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左右厢店宅务,以三位朝官两位京官以及内臣管理。</p>

一般一间房子,正常月租,大约400-500文的水平,注意是一间。</p>

熙宁十年统计,汴京有官屋公房大约15000间左右,大型宅邸大约180套上下。</p>

欧阳修写过好几首吐槽租的房子漏雨的诗。</p>

注3:苏轼的苏东坡的称号,就是因为他在黄州的一块朝东的荒山上开垦了五十亩荒地,所以自号东坡居士。</p>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苏轼开始知道底层农民的艰辛,转而开始同情起来。</p>

然后在元祐时代,变成了新党不爱,旧党嫌弃的人。</p>

<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