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地球的发展史(二)(2 / 2)

星怒 屁屁阳 0 字 2023-04-29

这名学者认为,地球上的这次大灭绝现象,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

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

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灾难并无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出现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当看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分析,张斌辉的精神振作了起来,因为这是他相对较熟悉的知识,地球上也有深入的研究理论,甚至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体现。

因为,这次灭绝,统治地球的无敌恐龙消失了。

在地球上,我们把这一次物种灭绝,称为白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白纪是中生代最后的一纪,始于距今1。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下、新生界之上。

白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层。

白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零点几至几个百万年之久。

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