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达摩菩提佛珠 (3)(2 / 2)

奸商 我是奸商 5504 字 2019-09-19

“母后,你怎么了?”

听到自己儿子的招呼,李太后连忙将眼中的泪水拭去,装出时眯了眼睛的样子说道:

“哦,母后没有什么,只是眼中进了东西。”

“哦,”小皇帝似乎相信了自己母亲的话,说完后小皇帝拿起了自己的书本说道:

“母后,孩儿这个地方不明白。”

“那你就坐下记号,等张先生来了再问他。”

听李太后这样一说 ,朱翊钧说道:

“可是母后,你为什么哭呢,要是有什么事情也能去问先生啊。“

“不许胡说,母后是迷了眼睛了。”

听到母亲说这个,朱翊钧将小嘴一噘,有埋头看书了。

看着正在看书的朱翊钧,李太后心中却有一种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的感觉,虽然说才十一岁,可是他却不得不担起天下这个担子,对儿子能看穿自己是有心事,李太后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为自己的儿子伤心。

思索了一下,可是在李太后的心中却总是难以拿定主意,李太后就想要用这件事情问问自己的儿子,也许能得到什么答案,还能顺便培养一下自己的儿子,于是李太后问道:

“钧儿,母后问你,你对今天早上那帮朝臣所说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原来自从仇铭心离开京师后,已经有了十多天了,本打算就施行一个月的胡椒苏木折俸,却因为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钱来。而仇铭心所出的将金牌卖与商人的主意,却让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分为了两派,一派以懂得变通的少数文官和大多数的武官,还有那些因为折俸弄得家中颇为拮据的官员,他们主张按照仇铭心所说的将金牌按照年节的“珍宝大会”卖与天下的富商,可是另外以那些自诩正统的读书人为主却坚决地反对如此,说这样以来朝廷的颜面就当然无存。

因为在治理国家的事务上,武官的声音都是非常的苍白无力,而且就连朝廷内阁新上任的首辅张居正也反对。如此这样,朝廷中“同意”的呼声日渐微弱,可是却因为一件事情将本来就要平息下去的势头又弄得沸沸扬扬。

京师中有许多在外地任期满了后,回京师述职的官员,这些人其中有些能很快地就被提拔外放活着时升任为京官,这些人都是身后有背景,或者是懂得钻营之辈,凭借着自己在任上捞下的银子打点了上面的人,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差事。

可是也有一些人不懂得这其中的门道,既无背景,又没有在任上捞够油水,到了京师,因为没有钱打点,就被吏部的人一拖再拖,或者干脆就被平职调到一些冷僻的衙门。

这类官员平日间的生活用度都指望着自己微薄的俸禄,将就着维持生计,可是谁知道张居正连续一个多月的胡椒苏木折俸,让京师胡椒苏木的价格一时间比干柴也贵不到哪里去。

就有一个这样的官员,名字叫做刘启亮,说起来也是一个四品官,可是谁知道他素来问官清廉,弄得家中四壁清贫,到了京师因为掏不出银子,所以只好在京师候着,却因为胡椒苏木折俸,家中的胡椒苏木卖不出去,家无余资,已经断粮几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儿有身染重病,一个想不开就悬梁自尽了,来了个一了百了,却留下了孤儿寡母的。

这个刘启亮本是一个能吏,只可惜平素文人刚正,而且不结党营私,得罪了高拱,被安排到礼部这样的清水衙门。

刘启亮死了,可是恐怕除了他平素间的几个好友和家人外没有人为他伤心流泪。正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愁,高拱的手下现在都大为欢喜,他们想要借着这次的机会将朝廷中那些腹诽已久的大臣都煽动起来,联名参奏张居正。

李太后所说就是这件事情。

小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他转向了李太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母后,这件事情,儿子确实有点主意。“

听到自己的儿子有主意,还有他那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李彩凤的心中很是惊喜,向儿子投以鼓励的目光,说道:

“你说来听听。”

朱翊钧受到了鼓舞,胆子大了起来,轻声说道:

“母后你常教导孩儿,一人智难敌百人智,还要孩儿有什么事情的话一定要多问问先生,这件事情和不找人问问呢?”

听朱翊钧这样一说,李彩凤的眼光中掠过了一丝的失望,可是很快就消失了,她说道:

“儿啊,这件事情关系到了张先生,你又怎么能去问他呢。”

朱翊钧听母亲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又说道:

“母后,孩儿不是说张先生。”

李彩凤一听,好奇的问到:

“那是谁啊?”

“就是上次国舅带来的那个不愿意做官的先生。”

虽然儿子的主意让自己很动心,可是李太后还是正色的说道:

“儿啊,你不明白,他始终不肯给朝廷效力,所以母后也说不好当初找他帮忙是不是对的。”

“可是母后,圣人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说不定先生就是一个世外高人呢。”

听完自己儿子的话,李太后想想以前的种种,也赞同的点点头,说道:

“你说的也是,这样吧咱们就去找那个仇先生,看他有什么好主意吗。”

“嗯。”朱翊钧看着李太后点头赞同。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太后想要培养小皇帝的苦心,这次有了派出信使去应天找我的事情。不过这都是后话。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