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招工(2 / 2)

重启 青铜人头 6567 字 2019-09-19

本来,做一台新型号的洗衣机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其后需要在试验室里反复试验,以期获得准确的数字。但这仅仅不过是,有设计之后的论证。设计前的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恰好,许林就是这种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人。

许林今年四十出头,文化程度不是太高。这家工厂也是一家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老厂。前身是一家市级机械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生产拖拉机和农用机械。可以说,许林从一出生起就能够嗅到工厂里的钢铁和机油味道。他的人生都是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成长。二十年前,他毕业于厂里的技工校,学的是机修专业。刚毕业那年正好碰上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刚好改革开放。老百姓手头有了点闲钱,饭也能吃饱。

能够吃饱饭,又有闲钱。必然需要解决基本的精神需求。于是。电视机开始疯卖。

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地工资也不过三十来块。而一台十二英寸地黑白电视机就要卖到三百多。还有价无市,需要凭票购买。

见市场火爆,厂里也买了一条生产线。开始生产电视机。

那一年,竞争还不算激烈。

但几年之后,电视生产厂家便开始遍地开花。有名的没有名的品牌有两百多种。什么“熊猫”、“西湖”、“牡丹”、“黄河”、“长江”……“金丝猴”……后世地人无法理解这么多品牌一同冲击市场的情形。

市场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嘴巴多了,谁也吃不饱。于是,一些小厂就开始倒闭。大浪淘沙。最后,只有三五家活了下来。终至成为家用电器大鳄。

很不幸,这家工厂死掉了。

没办法,只得转产。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厂里引进了一条德国线,开始生产冰箱。刚开始地时候,生意还不错。各地前来购货的商家成群接队。汽车在厂门口排起长龙。甚至有工人受了商家的好处,给人代开发票,代提货,很是弄了点腐败银子。

厂里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这一时期,正好是电视机饱和,而其它家用电器开始发轫的时候。作为一种功能神奇,块头巨大的电器,冰箱是人们的首选。想想也是,这么大一个铁疙瘩往客厅里一杵。当真是先声夺人,派头十足。

不过,厂里一开始弄的不过是简单地单门冰箱。因为生意很好,满足了,也就没有心思再搞什么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于是,到双门冰箱一开始出现。厂里的订单开始急剧下降。再往后,那些装饰漂亮、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冰箱一出现。单门的小个子产品就乏人问津。最后无声无息地死掉就成为宿命中的结局。

冰箱搞不成,怎么多工人要吃饭。总不能置之不理。

于是。继续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银行被工厂老是伸手要贷款弄得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死活不肯多给钱。

好不容易弄了点资金。厂里这才发现,这点钱根本就搞不成什么事。只得退而求其次,弄点短平快的东西。

这个时候,又一次机遇摆到他们面前。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尤其是洗衣机,单缸的。

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成本低廉。成品售价也不过两三百块。任何人都能接受。

于是,开始生产。

这一生产就是五年。直到全自动洗衣机的出现。

全自动洗衣机其实成本并不高,但产品附加价值挺让人眼红。一台洗衣机成本也不过几百,一上市,随便就能卖到一千多两千块。

想当初,厂里也不过想弄一条生产线就可以了。这样资金压力也小些。不需要做得太大,单单占领省内市场就足够养活厂里的所有员工了。

世事比人强。这个时候,一个叫金碧辉地新老总空降而来,为了发财,他索性一口气买了一条进口生产线,背上了一屁股债务。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为着那笔动人的回扣吧。这三条生产线都是通过国内中间商引进的,价格足足比国外贵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这多出的钱究竟去了那里,见仁见智。

所以,当生产线安装好的那天,厂子破产了。

金总可不管这些,只要个人发财。哪管世界上洪水滔天。

这就是这家工厂的历史,也是许林的个人历史。

从参加工作开始,他的人生就和这家工厂紧紧地系在一起。可以说,工厂的命运就是他个人地命运。

他从一个小小的钳工、电工做起,直到成为工程师。

厂子破产之后,和他一样的许多工程师都跳槽到了其他公司上班,拿高薪,开小车,住大房子。可他偏偏没人要。

究其原因,大概和他的年龄以及文凭有关吧?

他已经快四十了,在人才市场上,一个四铃五零人员大概只能去做家政人员。另外,他仅仅是一个技校毕业生,算起来只有高中文化程度。若要进大公司,现在的家电企业基本上都是巨无霸,没有大本以上文凭,根本就每人要。

尽管他能力非常强,参与了历次转产的建设和机器调试。对家电行业熟悉无比。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次领导了厂里的技改项目。可还是没有人来请他。

这才是,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

许林同志两样都不占优。

于是,他很光荣地下了岗。成为一名光荣的下岗工人。每天开电视听着那首着名的励志歌“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恹恹欲睡,做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废人。

他为人正直,这么多年也没弄到什么钱,这一下成为待业中年,经济上立即出现了很大问题。

“等等。”黄昏打断了于乐的述说:“别说这么多没用的东西,简单地问一句,这个家伙的真实水平如何?别给我玩需的。什么上过国家级杂志,什么搞过几次技改。这些没用。”

许林一听,知道老板那里是不那么好糊弄的,说再多也没用。不如照实了说,便道:“很高,非常高。”

黄昏又问:“究竟高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他可以独立设计出一种新型号的产品。你只要提一个想法,他立马就能弄出样品来。”许林回答。

“喔,原来是这样。”黄昏沉吟,对于洗衣机,尤其是新式的全自动洗衣机,他因为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干过销售员,对这东西有着这个世界上的人所没有的超前意思。想法不少,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如果这个许林真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倒不妨弄回去,给自己设计新产品。不过,他还有顾虑。这种能够动手搞设计的人在世界上并不缺乏,你许林可以,他张三也可以,李四、王麻子也可以,为什么非得要用他?又问:“如果我们放弃他会怎么样?”

于乐想了想,慎重地回答道:“会很可惜,我只是可惜这个人才。以前我和他见过面,觉得这人的真实水平非常高。”

“人才到处都有。”

“这么便宜的人才却不好找。一个中专生,只需要给几千块一个月就可以了。”于乐大笑。

黄昏有点不悦:“钱上面我不会亏待手下人。如果他真的实用。既然你将说得这么好。而且他的生存环境并不好,怎么不来报名招工?”

“大概有点傲气吧,他认为自己是高手。或者,他在等待吧?这一等就等了好久,连吃饭都成问题。可他还是不肯出去工作。”许林小心地看着黄昏,生怕黄昏发怒:“其实,先前我已经去他家挖过,可他不肯。说我的级别不够,不和我多说。这人有点狂。”

“有点意思,一个四十岁的中专生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人才,是诸葛亮。呵呵,真是少见!”黄昏大笑,“大概,他真有点本事。”

回头看了看,招工工作基本结束。中标的工人们都开始收拾行李,想随黄昏他们的车队一起去上海。本来,他们可以下来自己去坐火车的,这样也快捷而舒服。可火车票要好几大百,没钱这么糟蹋。而且,安家费都留给了老婆孩子。手头还是困难。比如和车队一起去,省些车票钱,还可以吃黄昏车队的集体伙食。两全其美。

“走,我们去他家会会。”黄昏说“‘希望不会浪费我的时间。”

“您绝对会对他满意的。他是个人才。”于乐很肯定地说。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