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见好就收(2 / 2)

阖闾也是一样,郢都被攻破之后,阖闾飘了,有些飘飘然,有些不接地气。

……

拉跨,太拉跨了,所谓的楚国,牛逼轰轰的天下第二强国,曾经打的中原诸国闻之色变的大楚,结果就这?

姜华和盐城的高层,曾经做过很多预案,这些预案之中,有楚国输了的,也有吴国输了的,前前后后,一本正经的做了三十多个预案。

可是,哪怕最离谱的,也起码得打上几年再说。

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再过去,动辄打上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稀奇,哪有像眼前这一战这样,一年不到,准确的说从开战到郢都被攻破,前后也就才半年功夫。

再准确一点的说,从战略相持,到郢都被破,前后只花了七天时间。

其中,五天时间是孙长卿带着一万道兵遮掩天机并悄悄赶路,一天时间破三关、破楚军都城主力,剩下的一天,攻破郢都。

真正交战时间,也就两天。

“这郢都不是号称楚国都城,内部阵法无数,被楚侯经营了这么多年,里面的一草一木,每一道灵气,早就被打上楚侯的印记了吧?”

“按照咱们之前收集到的情报来看,郢都早已自成天地,一旦启动阵法,内部的规则,短时间内和外界都不一样,这分明是真正的强国才有的手段,这已经是大真人层次的手段,有着这样的阵法,楚侯若是一心一意的防守郢都,长卿先生也很难攻破吧?”

看着眼前的情报,彭炳表示很不理解。

明明楚国纸面实力那么强,那么领先,可是怎么就打成了这个模样?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为什么兵临城下的时候,还要出城一战呢?真的只是大意吗?作为楚侯,难道就不担心万一大军失败了怎么办?难道楚国朝堂那么多高人,那么多聪明人,就没有一个人提出一个应急方案:万一大军败了呢?”

面对彭炳的疑惑,萧何认真的解释道:“据说,这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楚军并没有投入全力,仅仅只派了一半的力量前去城郊与长卿先生大战。”

“对于楚国而言,被吴国的军队兵临城下,还是郢都,楚侯必须作出反应,还得是强有力的反应,否则,不能服众。所以,出战这是整个楚国上下的意志,楚侯也没法反抗。”

还是那句话,要是晋国带着中原诸侯国的大军过来了,那么楚侯二话不说就开始坚壁清野,举国上下没有谁会觉得这么做有问题。

可小小的吴国,趁着大军不注意,派了一支偏师用偷袭的方式,破了三关,兵临城下,这是整个楚国的耻辱!

面对耻辱,楚侯必须强有力的进行回应。否则,封君们就会觉得,这一代楚侯不行,大家是时候架空楚侯了。

“如果楚侯不出兵,直接坚守郢都,军事上没问题,可是政治上就要大大的失分。楚侯必须要考虑政治,如果楚侯不出兵,那么长卿大可以带着这支军队在城外抢劫楚国的资源,然后攻破郡县,再把郡县的百姓往郢都驱赶,或者干脆让他们四散而去。”

“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不会觉得长卿先生很强,只会说楚侯无能。面对吴国的一支偏师,却只能坚守郢都当一个乌龟王八蛋。当楚侯不够强无法保证郢都附近的安全之时,这位楚侯也就离死不远了。”

听到这里,彭炳点了点头:“好吧,政治上确实如此。不过,即使如此,这一战也只派遣了一半的军队,还剩下一半的军队,还有很多贵族的私军、亲卫呢?还有楚国的宫卫呢?”

对于这个问题,吴起进行了回答:“很简单,长卿先生起初之时示敌以弱。和一半的楚军不相上下,给了楚军一种,只要加把劲儿就能打赢的错觉,然后,楚侯为了争功,就派遣了剩下的军队加入此战。”

这种套路,也是屡见不鲜。

前世历史上所谓的蒙古铁骑,铁木真留下的正宗怯薛军被忽必烈带着一群北地汉侯摁在地上当儿子打。

元朝大军进攻宋朝的时候,都是先让北地汉侯的军队顶在前面,等到宋军不行了,就让一直在以逸待劳的蒙古勇士出动。

然后就有了一种,汉人无能,汉军无能,全靠蒙古勇士打天下的错觉。

后来所谓的八旗天兵,天下无敌,也是一样的套路。

遇到了难啃的骨头,就让汉军上。等到汉军把硬骨头啃得差不多了,就让八旗本部上。

如此,大功都是八旗勇士的。

你们汉人,就是无能。所以,你们打了半天,屁用没有。

我八旗勇士一出,天下无敌。

催眠的久了,底层的人还真信了。

这一战也是如此,如果吴军太过厉害,压着出城的军队打,那楚侯肯定会老老实实的坚守郢都,一步都不离开。

可是当吴军显得弱势,甚至有了失败的迹象之时,就是楚侯出兵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到时候楚侯对外宣传,就能说这一战之所以能赢,全都是楚侯自己的功劳。

胜利很重要。

胜利属于谁,更重要!

“可是,楚侯没有想到,看起来很强的吴军竟然隐藏了战斗力,长卿先生此前也一直只表现出真人层次无敌的风采,还没有表现出大真人的实力。”

“等到楚侯带着剩下一半军队也出来之后,长卿先生就不再隐藏自身。所以,这一战才陨落了一十二位初代,都是为了保护楚侯逃命死的。”

“据说,楚侯逃离了战场之后,甚至都没有进入郢都,而是直接就跑了。”

“楚侯要是不跑,那个时候回到郢都,其实也还能坚守下去。只要楚侯不跑,封君们就只能陆续过来救援郢都。而郢都本身被经营了许多年,还是可以守住的。”

“只是楚侯那时已经被吓破了胆,不仅仅楚侯被吓破了胆,郢都之中的贵族也被吓破了胆。”

“这种时候,即使楚侯坚持,兴许贵族们也会不断逃亡。”

“总之,这一战败了之后,除非楚侯能够立即收拾人心,否则,郢都还是守不住。所以,立刻逃亡,也不能算是最坏的选择。”

(本章完)